烘干搅拌输送新闻动态
富通新能源 > 动态 > 烘干搅拌输送新闻动态 > > 详细
我国稻谷干燥烘干机械化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3-06-18 11:06 来源:未知
我国的谷物干燥始于50年代,以引进前苏联设备为主,全国各农机、农业、粮食部门都积极开展对谷物干燥烘干机的研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郑州粮科所等14个单位研制了日处理120吨的干燥作业站。但发展几度反复,速度比较缓。60~70年代参照前苏联样机自行设计了多种中、小型谷物干燥烘干机。但在80年代初,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谷物干机的发展走入低谷,原有谷物干燥烘干机生产企业因无市场转向生产工业用干燥设备。因此,对谷物干燥烘干机的技术发投入大大缩减。
70年代以后,我国吸收消化引进技术,研制了多种塔式、网柱式、循环仓式干燥烘干机,如在黑龙江垦区广泛使用的北大荒横流式干燥烘干机,辽宁普遍使用的顺逆流式干燥烘干机,各地玉米小麦烘干经常采用的混流式干燥烘干机,四川等地使用的谷物烘贮仓等。南方各地还结合当地条件,研制开发了一些多用途的简易平床式或斜床式烘干机以及用于稻谷烘干的流化床式烘干机等。此外,还研制了一些用于谷物干燥的蒸汽烘干机、振动烘干机、滚筒式烘干机、远红外线干燥烘干机等。目前我国生产谷物干燥烘干机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垦区,形成了多种谷物干燥设备生产能力。
从70年代以后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谷物干燥的试验研究和设计研制工作。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先后试验研究了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等谷物的横流、顺流、混流、逆流等干燥工艺;东北农学院研究了干湿粮混台干燥工艺:南京农机化所、广东省农机所研究了横向通风等干燥工艺;中国农机院、中国农工院、四川农机所、黑龙江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均在干燥工艺技术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在“产地谷物处理工厂化”研究中消化吸收了国外技术,建立了一批横流、顺流、混流、及高低温组合等干燥工艺流程。
80~90年代初设计了几种大中型谷物干燥烘干机,主要用在粮食系统及国营农场,以干燥玉米及小麦为主。目前我国的设计生产水平介于自动化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之闻。且北方的发展优于南方。
进入90年代,随着粮食问题的突出及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粮食干燥技术应用热潮又一次在北方掀起。鉴于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规模对较大,大中型谷物干燥设备发展较快,仅东北地区生产厂家就有20多家。由此也带动了南方地区干燥烘干机生产的发展,以烘干水稻为主的干燥烘干机相继出现,水稻干燥技术的研究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全国谷物干燥烘干机生产厂家达50多家,外资公司有两家。
各省的粮食干燥烘干机发展不均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机械化水平比不上先进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差距很大。至于落后地区,机械化水平更低,差距更大。广东省和江苏省粮食机械烘干率比较高。1999年广东省制定了2005年实现粮食烘干机械化的目标和措施,用以推动稻谷干燥烘干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加大科研投资力度,自行开发适合广东省地理条件及稻谷生产实际的干燥烘干机,另一方面实行购机补贴,引进国外干燥设备建立干燥中心。但效果并不明显,投资的干燥中心运行艰难,到目前广东省的稻谷机械化干燥率不足5%。
比较发达的地区干燥烘干机拥有量比较大,而欠发达地区干燥烘干机拥有量比较小。有的省份基本上是空白。因此有很多推广工作可做。表2所示为全国部分省份1998年收割机、脱粒机和干燥烘干机拥有量,表3为全国部分省份过去几年谷物干燥烘干机拥有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省干燥烘干机发展极不平衡。很多年过去了,目前收割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干燥烘干机械化还遥遥无期。
全国水稻年产16470万t。若采用日处理量为20t的干燥烘干机,每年作业期按1.5个月计算,则一台干燥烘干机一个作业期的工作量为900t.那么16470万t的稻谷均用机械干燥就需上述干燥烘干机18.3万台。即使60%的稻谷采用机械干燥,全国仍需10.98万台。但目前各省的干燥烘干机拥有量只能以干台计,由此可见稻谷干燥烘干机缺口的巨大,推广任务的艰巨。
3.2稻谷干燥设备生产现状
目前国内基本没有生产专门用于干燥稻谷的干燥烘干机,而是生产谷物多用干燥烘干机。东北地区已经采用原来只烘干玉米的多级干燥塔来干燥稻谷,取得了成功。生产干燥设备的厂家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江苏省,浙江、广东、河南和山东等省也有一些厂家。东北地区的生产厂家铁蛉精工为龙头,主要生产用于干燥玉米,兼用稻谷干燥的塔式干燥烘干机,江苏省以牧羊集团、正吕集团和两家外资企业为龙头生产横流循环干燥烘干机。其它地区则是零散的生产,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产业。
在干燥烘干机生产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生产规模小
目前国内干燥烘干机生产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规模太小,批量不大,很多是单件生产,没有生产线。在50多个生产厂家中,能形成规模的仅20家左右。最大的厂家一年也只有几百台,年产量几十台,甚至十几台的占大多数,是典型的定单生产。两家外资企业虽然生产设备比较完善,但生产的设备在国内的销售量不大。
2)技术含量偏低,成熟的机型不多
由于谷物干燥烘干机涉及谷物种类、干燥工艺,生产能力、能源种类及测控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同国外谷物干燥设备相比,技术还比较落后,大中型干燥设备应用先进测控技术的还不多。我国现有谷物干燥设备应用的能源主要是煤和柴油,利用微波能、太阳能的设备还处在实验开发阶段。
3)机型少
大型机和小型机都不多,我国目前生产的大型机生产能力均不超过15 t/h(降水5%);另一方面,我国千百万的个体农户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但适合农户的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投资少的小型机很少;我国南方地区水稻干燥问题突出,但目前适于水稻干燥的机型较少,产品也不够成熟。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研制出大中小型结构先进、性能优良、高效节能和造价适宜的谷物干燥设备,还有特于进一步努力。
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干燥烘干机市场疲软,购买力不强。实际上在自开发研制和吸收国外的基础上,我们有能力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产量。但购买力有限抑制了资金的投入。
国内生产的用于干燥稻谷的机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横流循环式干燥烘干机
横流循环干燥烘干机属中、小型干燥烘干机,有多种形式。
我国开发生产最多的是小型圆筒内循环式谷物干燥烘干机,该机型主要是为适应田块小,农户承包面积,单户生产的谷物量小而设计生产的。小型内循环移动式烘干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移动。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产率高,干燥速度快。~个直径2.4m、高度5m左右、重量1500公斤的干燥烘干机每小时可烘玉米2t(降水5%),一天(20h)可烘40t粮食。(2)谷物循环速度快,每l0-15min完成一次循环,循环20次就可以降水20%以上。因此可以使用高的风温,而不致使粮温过高,且干燥均匀,混合好。(3)机器结构紧凑,古地面积小,热空气分布均匀,粮食受热一致,而且制造容易.(4)干燥缓苏同时进行,高温干燥后的谷物用立式螺旋送到上锥体上方,进行短时间的缓苏,便于谷粒内部水分向外扩散。(5)本机利用较短的干燥段和谷物高速循环流动,代替高塔慢速流动,机身高度大大减小,另外由于采用谷物内循环,省掉了庞大的提升机。因此在相同生产率和降水幅度条件下机器的重量小,体型小,大大节约钢材。(6)粮食始终处于不断的混合与流动状态中,因此干燥均匀,水分蒸发速度快.(7)烘干不受原粮水分影响,水分高时多循环一些时间。不需要因安装烘干机而花费士建费用.
其它一些机型主要是日本和韩国的机型,我国也有开发。也同样采用较低的热风温度(50-60℃),干燥和缓苏在同一机体中进行,干燥加热的时间较短( 8-10min),缓苏时间较长(60-80min):为低温大风量、薄层多通道、干燥加缓苏的干燥工艺。缓苏与干燥段的时间比为5-8:1,风量为每100kg公斤谷物0.5-0+ 7m3/s;该机不仅可烘干商品粮,也可烘干种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稻谷干燥烘干机。
目前我国广东南海机械厂、中国农业大学成套设备所、浙江省宁波市农机研究所、广东农业机械研究、福建三发干燥设备厂、上海三久、无锡金子机械有限公司均生产这种形式的干燥烘干机。
2)逆流式干燥圆仓
逆流式干燥仓是由金属仓、透风板、抛撒器、风机、加热器、扫仓螺旋和卸粮螺旋组成。仓体为金属波纹结构,直径一般为4-12m,大的可达16m以上.
普遍采用低温大风量干燥方式,以批式或连续方式干燥谷物,入仓稻谷达列要求厚度后,开始干燥。一般装仓厚度0.6m.干燥过程中,底部已干稻谷由卸粮装置卸出,粮层缓慢向下流动.热风温度30~50℃,风量18~54ma/(t·min),降水幅度可达10%。热风从下面上穿过谷层,由排气窗捧出机外.
此种类型的干燥设备机械化程度较高,各种不同批量的粮食都能千燥,容易实现水分的自动控制,干燥的能耗较低,但是,设备的投资较大。中国农业大学1998年开发成功了该类型的干燥烘干机.
3)振动流化干燥烘干机
该机是一种典型的高温快速干燥烘干机,由广东省农机所开发。当通过谷床的风速达到或超过谷物临界悬浮速度时,谷物在谷床中流动,具有液体特征。风温达120℃,生产率2.2t/h,通过一次平均降水幅度2.9%,爆腰率增值4.4%,谷物一次通过时间1min.一次通过干燥烘干机的降水幅度小,干燥高水分稻谷时需要反复循环几次,才能将稻谷降到安全水分。爆腰率增值超过国家标准.但低于流化床干燥烘干机标准。该机体积小,成本低,降水快,干燥时间短,可用于收获季节遇雨天的抢救性干燥作业.
4)多级干燥塔
多级塔式干燥烘干机主要有混流、顺流、逆流几种形式。主要是在以前干燥玉米的基础上经工艺改造而成,主要是大型设备。为适应干燥稻谷的需要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究和东宇公司开发出了顺混流稻谷干燥烘干机。该机综合利用了顺流干燥适合湿谷物的特点和混流干燥均匀及千后谷物水分较低的特点.顺流段风温100℃左右,混流段风温45℃左右。顺流和混流段之间加上缓苏段,实现了连续操作,一次干燥流程即达到安全水分。生产率可达1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