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工艺是将粉状饲料原料或成品制成颗粒的过程,主要由原料准备调质、制粒成型和后处理工艺3个阶段组成,在具体配置上,根据不同饲料的生产要求而有所区别。其主要工艺流程框图见图1.3.1,其中破碎和分级工序并不是必需的。
根据不同的饲喂对象所需饲料的原料准备工艺和成形颗粒的后处理工艺,又可分为畜禽饲料制粒工艺和水产饲料制粒工艺;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又有多种类型工艺派生。因此,制粒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基本工艺的基础上根据饲料配方、客户要求和科技发达程度有所不同。制粒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制粒的质量指标、生产率和电耗指标,目前各国对制粒工艺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如何在保证制粒质量的情况下,最大化的提高制粒的生产率,以及降低能源损耗,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饲料
制粒机、
木屑颗粒机是养殖户们专业压制颗粒饲料、颗粒燃料。
美国是历史悠久的饲料工业大国,经验丰富。早在1986年Stevens C.A就提出制粒工艺中颗粒质量、蒸汽压力以及环模速度对制粒质量、生产率指标有着影响,并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制粒工艺改进措施。
2007年02月《世界谷物》发表了乔纳森·布雷德肖(Jonathan Bradshow)的一篇《控制能源成本》的文章,是针对饲料厂的,提出能源成本的降低,不仅仅是电能,还包括蒸汽能、水能等方面,并从蒸汽流量、电能、功率因数校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多方位降低能耗,提高产量的措施。
CoⅡisori R等从调质工艺的时间、方式(单级、两级)以及温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调质工艺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并从机械结构等方面提出改进调质时间的方法,通过试验得出了针对不同饲料的调质温度参考。
早在1992年Reiner就曾报道了影响颗粒饲料质量的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饲料配方占40%、粉碎率度占20%、调质占20%、环模规格占15%、冷却干燥占5%。其中饲料原料的选择对颗粒饲料的制粒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
范伟军等,提出在饲料原料中用糙米替代玉米来改善饲料制粒性能,并按糙米替代比例设计6种饲料进行饲料制粒参数测定。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糙米来替代玉米有利于改善饲料制粒性能,饲料中随糙米添加比例的增加,制粒的生产率与颗粒饲料的硬度显著提高,水稳定性明显增强,粉化率显著降低,且密度、体积质量无显著影响。
王红英等从饲料原料、调质器进料流量、蒸汽调质、环模设备等出发,分析了在颗粒配合饲料生产过程中,制粒机环模孔堵塞、生产率达不到出厂时铭牌上所标注的最大生产率的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工艺参数,保证制粒机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工作,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指标的措施。
杜永强等从蒸汽使用量、油脂添加量、环模压辊等因素入手,分析了造成制粒机出现高粉化率、高功耗、生产率低下的原因,提出减少粉化率的关键在于制粒前处理、制粒机的工作状况及制粒机后的处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周文德从制造压模的材料、压模孔的形式、压模长径比以及压辊等制粒机机构和工作过程方面入手,分析了造成模孔堵塞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解决办法。并在饲料厂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林云鉴等通过试验改变粉料在调质器内的调质效果及制粒机工艺参数,考察了入模水分、辊模间隙及压模孔长径比(L/d)对制粒机的生产率、电耗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并得出在保证颗粒质量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控入模水分、辊模间隙和压模孔长径比(L/d)等工艺参数,达到提高制粒生产率,降低电耗的目的。对于谷物高的配合饲料,制粒的适宜条件是:调质入模水分为15%~16%,辊模间隙为0.7mm,压模孔长径比(L/d)为10的参考结论。
为了提高颗粒饲料生产水平,需要妥善解决饲料营养与加工的关系,其中调质是个关键性工艺,因为调质强度、调质时间以及调质均匀性和充分性将直接影响制粒质量和产量。对此,欧美有些饲料厂将挤出技术用于颗粒饲料生产,发展成为挤出调质新工艺,富通新能源专业销售饲料制粒机、木屑制粒机等生物质成型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