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搅拌输送新闻动态
富通新能源 > 动态 > 烘干搅拌输送新闻动态 > > 详细
改造散粮输送系统降低粮食破碎率
发布时间:2013-10-26 08:43 来源:未知
在散粮输送系统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粮食破碎率增加的问题,相对于小麦、大豆等粮种,玉米经过输送系统后,破碎率增加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产自东北的烘干玉米,由于其收获后经过烘干降水,造成其籽粒结构较为松脆,经过斗式提升机等设备后,破碎率大大增加。据了解,某些品种的玉米经过多次输送、搬倒后,最高破碎率可达35%以上,这一方面会带来粮食降等得问题,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数量损失。我国1998年国债投资建设的港口粮库普遍采用的斗式提升机和埋刮板输送机是造成玉米大量破碎的重要因素。
解决这些粮库的玉米破碎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彻底更换设备取消斗式提升机和埋刮板输送机,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和资金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现有的斗式提升机和埋刮板输送作技术改造,尽可能地降低破碎率,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高的收益。基于这一理念,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对中储粮厦门直属库的散粮输送系统进行改造,取得良好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1、改造前的状况
厦门直属库散粮人仓系统使用了2台500t/h斗式提升机并联运行,设计产量为1000吨/时,在斗式提升机出口使用了1台1000t/h埋刮板输送机作水平输送。出仓系统使用了2台300t/h斗式提升机串联运行。以上设备均为湖北生产,运行线速度均为3.15m/s,属于高速输送设备。
改造前,粮食从码头到仓房后,破碎率随卸船流量变化而变化,最极端的情况下破碎率可增加20%以上,正常情况下,玉米经过人仓流程后,增加的破碎率在12%以上。出仓过程增加的破碎率也在10%以上。改造后,玉米经过输送流程后,所增加的破碎率在3%以下。
2、改造思路及方法
经过对斗式提升机、埋刮板输送机的运行原理进行分析,找出破碎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1 目前使用的斗式提升机属高线速度型产品,系生产厂家从英国引进的新产品,原设计主要用于大豆压榨厂对破碎率没有严格要求的场合,用于港口粮库后,用户普遍反映破碎率增加明显,给用户的中转及储粮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从工作原理上分析,斗式提升机在装料过程由于畚斗与粮食接触过程中以及卸料时物料与头部罩壳都存在较为激烈的碰撞,不可避免存在导致粮食破碎。带速越高、卸料口尺寸越小,碰撞越激烈,造成的破碎越严重。要完全避免碰撞,最根本的办法是采用皮带输送机替代斗式提升机,但受到投资、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只适合于新建项目。针对现状,只能在降低带速及改进装料、卸料方式上着手,尽最大可能降低破碎率。现场调查发现,现有的斗式提升机带速高达3.15 m/a,降低带速可以大幅度降低装料过程和卸料过程的破碎,但是产量也随之下降,必将影响到全系统的生产效率。其卸料方式为离心卸料,但其头部罩壳却按照重力卸料方式设置,粮食经过卸料口时,从畚斗中飞出,与罩壳激烈碰撞后再落到溜管中,另外有一部分粮食飞入机筒中,回到进料口。此外,原出厂时斗式提升机使用的是钢制畚斗,装料时对物料冲击力较大,直接增加了破碎。
将斗式提升机头部出料口的曲率半径,按照现有的空间尺寸,将2台面对面安装的斗式提升机出料口连为一体,中间设置一个隔板,隔板两面均加贴尼龙输送带作为缓冲层。如图1所示;同时,将原配的钢制畚斗更换为塑料畚斗。
2.2埋刮板输送机系利用刮板链条在箱体底板上行走,借助物料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刮板链条上方的物料进行水平运送的设备。因埋刮板机是用铁和钢材制成,为了避免损坏箱体底板及刮板链条,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出厂时,厂家在刮板链条连接轴行走的轨迹上装有一条100×5mm的特殊钢导轨,增加了刮板链条与机身底板之间的间隙,并在每间隔5块刮板上加装一块耐磨板(如图2所示),这样刮板链条与底板间产生一个5mm左右的间隙。在运送过程中,由于物料之间互相挤压,同时势必有部分物料落人间隙中磨擦、挤压,导致破碎产生,越靠近埋刮板输送机底部的物料破碎越严重。此外,在出厂时,埋刮板机出料口处只有一道清扫器,位于出料口后端,是用3mm厚的钢板制成的,底端装一小块耐磨板,利用钢板的自重将刮板链条及刮板上的物料扫人卸料口(如图3),在输送过程中,埋刮板输送机由于物料经过卸料口后,链条以一定的带速向前移动,一旦被连接轴或杂质带动,势必往后摆动,离开有效清扫范围,位于刮板链条顶部的物料无法全部落人卸料口,部分物料将被带到刮板机的头部,造成物料甩尾(玉米每小时有1t多),如不及时清理,物料越积越多,最后使埋刮板机头部堵料开关动作报警停机。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物料传输到下一个仓或其它仓,方能重新启动,如此反复,不断停机与启动,不但直接影响输送效率,还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堵料转输其它空仓,要重新回流输送。
将导轨加厚,扩大刮板与底板的问隙,由原先5mm增加到lOmm(参考玉米颗粒大小),使间隙大干物料颗粒,再利用物料自身的摩擦力带动刮板下方的部分物料,达到输送物料的目的;另外在每隔5 -10块刮板上加装一块耐磨板,要求耐磨板底边以箱体底板直接接触,侧面以箱体接触(见图4).将残留的物料输送干净,避免重复挤压增加破碎率。这样既大大降低物料的破碎率,又解决了留料问题。此外,在出料口的中部加装一道清扫器,并将原先的清扫器底端改成毛刷,避免硬物直接接触(如图5),这样清扫器始终位于有效清扫范围内;另外,为防止清扫器毛刷磨损,导致清扫不干净,在出料口后方50cm处制作一个回流装置,基本解决了甩尾问题。
通过技术改造,基本解决了埋刮板机甩尾问题,并在12000多吨大豆进仓过程中得到验证,CI每小时甩尾的粮食从改造前的1t多减少到不足一编织袋(75kg),相当于每秒一小把粮食,生产过程中只需清理粉尘的工人一个小时清理一次就可以了。
3、结语
通过上述改造,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人仓后玉米破碎率仍然较高。就厦门直属库而言,还可以在满足产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适当降低斗式提升机的线速度,进一步降低因斗式提升机装料过程产生的破碎,取消埋刮板输送机,改用气垫式输送机。
对于东北产烘干玉米来说,由于从产区仓库到达销区仓库,往往要经过多道中转,造成到达销区码头船板时破碎率已经较高。此外,粮食在卸船过程中,码头的门机在作业过程中,部分粮食被抓斗挤压造成破碎,特别是在卸船快结束时,需用装载机清理船仓,粮食被装载机不停地来回辗压,造成一部分粮食被辗碎,有的甚至辗成粉末状,粮食的破碎率明显增加。因此,彻底解决人仓玉米高破碎率问题,需要从源头做起。对东北码头中转设备及厦门港口的粮食接卸设备进行系统改造,降低每个中转环节的破碎率。确保东jE玉米到达销区后.破碎率仍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