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简介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的华能伊敏煤电公司HG-2030/17.5-HM13型亚临界控制循环汽包炉,是国内首台600 MW风扇磨褐煤炉,于2007年6月19日顺利通过168 h试运行。该炉运行稳定,出力和参数都达到了额定值,现将该锅炉的结构和调试情况做一介绍。
锅炉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见图.锅炉采用平衡通风、直流式燃烧器八角布置切圆燃烧方式,设计燃料为褐煤,校核煤种的全水分为40%。采用8台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高温炉烟、热风两种干燥剂。受熟面为“Ⅱ”型结构。锅炉以最大连续负荷(即BMCR工况)为设计参数,其结构特点为取消墙再、上下层燃烧器分八角布置、高温炉烟和热风两种干燥剂、风扇磨、干渣机、过热器设3级减温水,具体如下;
(1)由于采用高温炉烟作为制粉系统的干燥剂,其高温炉烟管道的8个抽烟口分别布置在水冷壁前墙和侧墙,因此没有采用传统的墙式再热器。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
生物质锅炉,生物质锅炉主要燃烧
颗粒机、
木屑颗粒机压制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同时我们还有大量的杨木木屑颗粒燃料和玉米秸秆颗粒燃料出售。
(2)燃烧器布置在水冷壁四面墙上,每角燃烧器分上下两组,按照炉膛尺寸的大小选取适当的燃烧器假想切圆,由此确定的燃烧出口射流中心线和水冷壁中心线的不同夹角.在炉膛中心形成逆时针旋向的两个直径稍有不同的假想切圆。在燃烧器高度方向上根据所燃煤种的特点,考虑到避免下层燃烧器一次风冲刷冷灰斗,并保证火焰充满空间和煤粉燃烧空间,从燃烧器下排一次风口中心线到冷灰斗拐角处留有较大的距离。为了保证煤粉的充分燃尽,从燃烧器最上层一次风口中心线到分隔屏下沿(即炉膛出口)设计有较大的燃尽高度。
(3) YFM80012型风扇磨煤机转速为490r/min,每台磨煤机对应一角燃烧器。
(4)排渣采用干式排渣机。
(5)减温水:过热器采用3级喷水: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于低温过热器与分隔屏之间连接管上,分左、右各一点;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于分隔屏与过热器后屏之间的连接管上,分左、右各一点;第三级喷水减温器设于过热器后屏与末级过热器之间的连接管上,分左、右各一点。
2、调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该炉在进入整套启动阶段后,经过安全阀热态整定、汽轮机冲转、并网、升负荷后进入燃烧调整阶段,现将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1)磨煤机入口温度高:磨投入后在半小时左右入口温度即可达到500℃,且继续升高,迫使停磨、降负荷。此问题对8台磨煤机存在共性,经检验高温烟气的温度为1180℃左右,符合正常设计值1087℃,经研究讨论通过以下途径检查:
①检查磨煤机测点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因高温烟气与给煤混合位置与磨煤机入口为垂直段,距离为26 m,如侧点位置偏高可造成煤粉没有被高温烟气充分干燥,可能造成烟气温度偏高。
经检查测点位置,发现测点安装位置没有按照要求放置在风扇磨煤机的入口位置。后经整改将测点安装在磨煤机入口位置。
②考虑到风扇磨为定速,总体干燥剂量无法调整,氧量的控制又限制了冷风投入量,由于煤粉的湿度较大,水分为40%,煤粉量过小可能造成磨入口温度偏高.加大煤粉量应可降低混合后高温烟气温度,以便降低磨入口温度。
通过加大每角给煤量发现,给煤量对磨入口温度影响较
大,最后选择每台投入的磨煤机的给煤量控制在80 t左右。
(2)分隔屏、后屏过、屏再区域温升过高,炉左、右两侧温差较大,锅炉右侧测点部位显示温度部分超过使用管予材质使用温度,再热器减温器布置在屏式再热器与末级再热器之间,控制温度困难。分隔屏管屏中管子温度最高时达到了500℃,超过了使用材质20G和15CrMoG的抗氧化温度,出口温度比设计温度偏高50℃,后屏过与后屏再温升分别达到了90℃和180℃,比设计值偏高约35℃和30℃.分析为切圆燃烧方式固有的左、右温差存在,右侧受热面温升偏大和火焰中心偏高造成受热面温升偏大,经研究讨论主要采用如下方式降低火焰中心。
①锅炉采用干式排渣机,封堵于渣机风门以外的所有可能存在的漏风点,最大限度消除炉底漏风;
②分阶段测量煤粉细度与设计值进行对比,通过调整分离器挡板来调整煤粉细度,保证满足设计要求,消除煤粉颗粒大造成的煤粉后燃;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生物质锅炉以及木屑颗粒机压制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客户们不错的选择。
③二次风门开度配比,通过不同参数下风门分别按正三角、倒三角、均匀配比的方式进行试验,确定风门在运行过程中各参数段配比的最佳状态;
④在确保不同时缺相临两角磨运行的情况下,寻找投入磨煤机角数的最佳配比,与风量相结合进行调整,寻找最佳状态;
⑤根据负荷曲线中减温水的设定值调整过热器一、二、三级减温水和再热器减温水在不同负荷下的投入量,尽量靠近设计值。
3、结束语
HG-2030/17.5.HMI3型风扇磨八角切圆高温炉烟、热风两种干燥剂制粉系统的600 MW亚临界褐煤锅炉的试运成功,是我国在褐煤领域的一项新突破.建议该炉通过优化设计,以便于增加燃烧调整手段和消除切圆燃烧造成的受热面左右侧温度偏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