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在“基础厚、专业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方案指导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对专业课进行了课时改革:在保持教学大纲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堂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针对这一新的要求,笔者在“锅炉原理”课程中设置了3周的课程设计。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熟悉了锅炉整体结构,掌握了热力计算方法,并使所学课程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加强学生计算和制图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课程设计在“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
生物质锅炉,生物质锅炉主要燃烧
木屑颗粒机、
秸秆颗粒机压制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1、锅炉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课时大大压缩,课程设计时间增加,使得我们必须面对以下问题:如何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有效利用课程设计时间,从而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锅炉原理”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1.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课时大大压缩,因此把原来在课堂上讲授的有关锅炉设计的内容(主要是炉膛设计和受热面设计),调整到课程设计中,由指导老师先把主要内容讲解一遍,然后指导学生不断设计,不断学习,反复进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课程设计时间的利用率。
2.提出“重过程,轻结果”的设计指导思想
锅炉热力计算需要多次调整结构和参数,重复计算才能满足误差要求。特别是为了满足锅炉总平衡的误差要求,有时需要调整多个受热面结构和参数,工作量很大。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初次设计,没有经验,在设计过程中缩手缩脚,走一步问一步,担心最后不能满足总的误差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对锅炉原理和结构的深刻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笔者大胆提出了“重过程,轻结果”的指导思想: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查阅相关标准和参考资料,大胆设计,敢于创新,不怕出错;引导学生针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勤于思考,找出原因;根据设计要求,特别是热力计算总的误差要求,从后向前,反复进行各级受热面的结构和热力计算,不怕麻烦;强调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反复调整和计算,加深对电站锅炉结构和参数的认识和理解,即使最后由于时间问题,没有满足总的误差要求,只要给出合理的分析,也视为达到要求。
5.实现设计题目“—人一题”
传统的课程设计都是“一班一题”,很难避免部分学生的抄袭。为了促使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消除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笔者在课程设计中需求做到“一人_一题”。每个学生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均有所不同(即每个学生的设计燃料、锅炉负荷、蒸汽参数以及受热面等均有所不同),例如,两个学生的锅炉负荷、蒸汽参数等均相同,但设计燃料却完全不同,从而导致前期的燃烧计算、热平衡计算不同,后面的炉膛和受热面计算也大不相同。这样就使每个学生设计结果各不相同,从根源上杜绝了学生抄袭的可能。
4.合理安排设计时间
合理安排设计时间和进度,是保证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一环。
(1)根据参考锅炉的结构及特点,确定设计锅炉的总体结构,然后根据热力计算内容与程序,进行锅炉燃烧计算和热平衡计算(2天)。
(2)锅炉炉膛热力计算(1天)。
(3)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对各个受热面进行结构和热力计算,并满足各受热面的误差要求(4天)。
(4)锅炉计算总误差的校验,根据校验结果,沿烟气流反方向依次调整各个受热面结构和计算,直到满足要求(3天)。
(5)绘制锅炉纵剖面图,同时进一步熟悉锅炉主要结构及汽、水流程(3天)。
(6)整理设计说明书,编制主要计算数据汇总表,写出设计分析及总结,准备答辩(1天)。
(7)答辩(1天)。
5.分组设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设计,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求每5个左右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课程设计。
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设计任务不同,通过小组设计,互相比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比如,锅炉负荷、蒸汽参数相同,但设计煤种不同的两个学生,在同一个小组共同设计,通过相互比较,就能够深刻体会到设计煤种的不同对锅炉结构和参数、受热面的结构和布置以及锅炉运行的不同影响,与学生独自设计相比,小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兴趣,又保证了每个学生顺利完成课程设计。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以及在小组中贡献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
6.改革设计方法
由于学校硬件的限制,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主要还是手工计算和手工绘图。但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策略,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学生采用计算机编程来完成锅炉结构和热力计算,并采用CAD完成绘图。为了保证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要求采用小组的方式,每人编写一部分程序,最后组成一个完整的锅炉设计程序;锅炉纵剖图必须按照设计尺寸绘制。根据成员在整个设计中的不同贡献给予不同的成绩。
7.改革考核方法
为了顺利实践“重过程,轻结果”的设计指导思想,整个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
(1)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是重点考核部分。除了日常的考勤以外,主要关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程度,自主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中起到多大的作用,这部分大概要占到总成绩的60%左右。
(2)课程设计的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说明书除了关注内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以外,主要关注主要设计参数选择是否合理,各主要受热面的热力计算和结构计算是否正确;图纸除了关注制图的基本要求以外,主要关注学生对设计锅炉整体结构以及各主要受热面结构和参数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大概占到30%。
(3)答辩。通过答辩,了解学生对整个课程设计内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印象,这部分占到10%左右。
二、改革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兴趣
由于提出了“重过程,轻结果”的设计指导思想,并辅以相应的考核方法,学生的设计兴趣被激发出来,约束感减少了’从而使其在设计中的自主性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的锅炉,不用过于担心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因此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选择采用计算机编程和CAD绘图的学生,由于设计内容比较丰富,既要编程,还要用CAD绘图,积极性更高。许多学生的周末时间都是在设计教室度过的。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大胆创新,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对锅炉整个设计过程、锅炉主要受热面结构和参数以及影响锅炉结构和运行的主要参数的理解和掌握。
许多毕业后从事与锅炉相关工作的学生反映,正是锅炉课程设计强化了他们对所学锅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5.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独立性强,个性较鲜明,但在与人沟通合作方面却有所欠缺。笔者通过分组设计,创造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不但自己做好课程设计,同时还要帮助同组其他同学共同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并在考核中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适当加分,从而培养了学生互相沟通和互相帮助的意识,提高了其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
三、结语
本次锅炉课程设计改革,既满足教学大纲的需要,又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保证了课程设计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巩固和加强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保证了所有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总之,本次锅炉课程设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和木屑颗粒机压制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同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