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物质原料,成型时对
颗粒机环模成型孔有非常大的成型压力,试验表明,φ6成型孔,其孔内成型最大载荷约为7kN,压应力约250MPa,对于非孔内成型,即伴随结壳的成型,成型载荷远远高于此应力。在这样大的分布载荷作用下,弯曲变形十分突出,尽量避弯曲变形是设计环模的一个重要考虑,富通新能源专业生产销售
秸秆颗粒机环模、
木屑制粒机环模等颗粒机配件。
有限元计算的力学模型,主要是力学计算中的力边界条件。凡是有力直接作用的部位都需要建立力边界条件。对于环模,力边界主要是物料或者成型体(颗粒)直接接触的部位,即开孔区。
从宏观角度看环模,首先是成型载荷的作用区界定、载荷在作用区的宏观分布规律,从局部角度看环模,主要是载荷在孔壁和孔间隔的分布规律。
为了对挤出过程中孔内载荷分布有一定了解,专门设计了挤出试验。该试验与单孔成型试验相似,但圆筒为直筒,没有进料的锥部,在给物料施加较大的压缩载荷后,载荷不再上升。反而会下降,这种载荷下降现象,是颗粒成型后在孔内滑移的表现。此数值即为挤出载荷。
从颗粒挤出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挤出载荷大致与孔深成线性关系,但平均摩擦应力变化不大,在9.47~10.8之间变化。可以设想,摩擦系数可以认为是常数。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对环模的力学模型,可以归纳出如下两个基本假设,即整体载荷分布假设和孔内载荷分布假设。
1.整体载荷分布假设
在环模一条母线附近的16.50(摩擦角)圆弧面上作用有从零线性变化至最大值的分布载荷;载荷沿圆筒的轴线方向为均匀分布;环模上成型孔内区域和孔间隔的载荷相同。对于此款假设,可以理解为分布载荷以孔桥上的载荷为准,即孔内载荷的上限为孔桥载荷,环模外壁有成片的硬壳属于此情况。也可以理解为以孔内载荷为准,筒桥上的下限载荷为孔内成型载荷,环模外壁完全没有硬壳生成接近此情况;计算载荷为虚拟载荷,计算结果只需要提供虚拟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实际应力和变形用载荷系数适应。
2.孔内载荷分布假设
孔内载荷分布假设,可以用图3.5示意。
此图的含义为,成型载荷主要作用在成型孔的成型段上,载荷释放段成型载荷为零。
试验表明,如果不结壳,物料成型主要依靠成型孔的摩擦力实现;如果结壳,物料成型主要依靠成型孔的锥部和孔桥实现。由于前面提到的计算载荷只是一个虚拟载荷,与环模的实际载荷没有关系,所以,在分析孔内载荷分布规律时,不考虑结壳载荷,只考虑无壳成型。当需要考虑结壳载荷时,将此载荷修正为结壳载荷即可。基于这样的考虑,孔壁的摩擦系数成为建立孔内载荷分布规律的关键。不同深度圆筒试验表明,挤出载荷基本上与孔深成正比,所以,假设孔内所有部位摩擦系数相同。在统一摩擦系数假设下,孔内压缩载荷在深度方向线性分布。自然,孔内摩擦载荷在深度方向也是线性分布。
由此,颗粒机环模载荷假设归纳如下:
(1)颗粒机环模开孔区内筒壁法向压强沿简体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沿简体切线方向在自锁角(16.50)范围内线性分布,在环模和压辊的切线处载荷强度达到最大值,在摩擦角的起始点载荷强度为零。
(2)孔内和孔桥的法向压强相同。对于结壳结构,孔间实际压强会明显高于孔内压强,孔内低出部分是过估值:对于无壳结构,孔间实际压强比较接近孔内压强,孔内低出部分是过估值。
(3)由于粉末进口区(锥体部分)高度较小(3mm),假设成型区内粉末部分和颗粒部分表面摩擦系数相同。
(4)孔内成型段内成型颗粒的出口处压应力为零。
(5)孔内成型段壁面上压应力线性分布,出口端压应力为零,进口处为最大成型应力。
(6)孔内成型段壁面上摩擦应力线性分布,出口端摩擦应力为零,进口与直段交界处为最大摩擦应力。
(7)由于成型区锥度很小(1:50),而且无锥度时不存在应力释放现象,比有锥度的成型载荷更高,从强度观点看处于更危险状态,所以有限元计算时可以不考虑锥度影响。
(8)由于1:50的锥度不会明显影响应力集中,出口段打孔时钻头有锥度,该交界面位于弯曲变形的小应力区(中性层附近),计算时这两个锥部可以不予考虑,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转载请注明:富通新能源颗粒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