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铸造工艺设计
1.1工艺方案的确定
根据星轮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其浇注位置及分型面。浇注时轮毂水平放置,分型面选在中间最大截面处,金属液从铸件底部引入型腔,在铸件厚大部位上部设置冒口对铸件的体收缩进行补足,以实现自下而上的顺序凝固,造型材料为水玻璃砂,浇注温度1580℃。工艺方案如图1所示。
1.2浇注系统的设计
铸钢的铸造性能较差,浇注系统结构应尽量简单,保证充型快而平稳,确定为底注式浇注系统:采用漏包浇注,其保温性能好,流出的钢液夹杂物少,无需采用结构复杂的浇洼系统撇渣。选用包孔的直径∮40 mm;采用一个直浇道,尺寸为∮60 mm;一个横浇道,尺寸为∮60 mm;一个内浇道,尺寸为∮60 mm。
1.3冒口设计
根据模数法计算出铸件模数,确定在星轮四个热节位置上部各采用一个圆柱形冒口,尺寸为∮190 mm×190 mm,保证对铸件补缩。
2、凝固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2.1工艺I模拟结果及分析
凝固过程对铸件的最终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缩孔、缩松等缺陷都是在铸造的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将铸件的STL格式文件导入Z-Cast模拟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参数设置,使用水玻璃砂造型,铸型初始温度25℃。对初始工艺进行凝固模拟,其结果如图2所示,深色表示未凝固或半固态,浅色表示已经完全凝固。可以看出,当凝固时间进行到t=510 s时,星轮四个侧臂、浇注系统蓄热量少,首先凝固,见图2(a);当t=1 321 s时,浇注系统结束凝固,四个侧臂已有明显凝固,见图2(b);当t=2 228 s时,凝固过程向铸件中部延伸,四个冒口开始对铸件的凝固收缩进行补缩,凝固过程进一步进行,见图2(c);当t=2 450 s时,液相区还未延伸到冒口根部,冒口上部已经明显凝固,见图2(d);当t=2 600s时,铸件内出现四部分孤立液相区,分别由四个冒口进行补缩,但冒口根部只残留有少量液态金属,见图2(e);当t=3 500 s时,冒口结束凝固,铸件内还有大量液态金属,由于这四部分孤立液相区的凝固收缩得不到额外金属液的补足,在凝固的最后阶段,必然会出现缩孔、缩松缺陷,见图2(f)。初始工艺缩孔、缩松分布预测如图3所示。工艺I中,冒口的补缩能力不能满足铸件凝固收缩的要求,缺陷主要产生于冒口下部四部分孤立液相区部位。缩孔、缩松延伸到了铸件内部,由于缩孔、缩松面积过大,必然严重影响铸件的使用性能,造成铸件报废,需进行工艺改进。
2.2工艺11模拟结果及分析
根据工艺I模拟结果分析,原工艺中铸件实现了自下而上的顺序凝固,冒口也起到了补缩作用,只是由于冒口的补缩能力不足,导致其先于铸件凝固,在最后凝固阶段铸件内还残留有大量液态金属,造成铸件不能得到很好的补缩,形成严重的缩孔、缩松缺陷。为保证获得致密铸件,加大冒口模数,将冒口尺寸改为∮210 mm×210 mm,使热节上移,促使冒口最后凝固,将缺陷留在冒口之中,其他参数不变,工艺Ⅱ模型如图4所示
将工艺II三维模型转化为STL格式文件,导入Z-Cast软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和参数设置,对铸件的凝固过程再次进行模拟,结果见图5。可以看出,凝固时间t=997 s时,浇注系统、星轮四个侧臂前端已经凝固,见图5(a); t=2 262 s时,凝固过程向铸件中部延伸,冒口开始补缩,见图5(b); t=2 895 s时,凝固过程继续向铸件中间部位延伸,四个冒口持续对铸件进行补缩,见图5(c); t=3 527 s时,铸件内的液态金属即将分割为四部分孤立液相区,由四个冒口分别补缩,见图5(d): t=4 371 s时,孤立液相区延伸至四个冒口根部,冒口即将结束对铸件的补缩,见图5(e);t=4 845 s时,冒口结束凝固,铸件内还残留少量液态金属,冒口的补缩能力仍然不够,仍需进行工艺改进,见图5(f)。
2.3工艺Ⅲ模拟结果及分析
根据工艺II模拟结果可知,由于冒口的补缩能力略小造成铸件缺陷,只需继续增加冒口尺寸,便可使工艺II中出现的微小孤立液相区转移到冒口中。但这样势必造成金属液的大量浪费。在保证铸件品质前提下,为进一步提高工艺出品率,根据铸件结构,决定采用两个对称的大冒口对铸件进行补缩,每个冒口负责补缩两个热节,冒口尺寸为∮260 mm×310 mm,工艺IⅡ如图6所示。
对工艺III进行凝固模拟,其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t=2 643 s时,铸件的热节位置转移到了两大冒口根部区域,凝固过程向热节部位延伸,见图7(b): t=2 926 s时,铸件内的液态金属即将分割为两部分孤立液相区,见图7(c): t=3 493 s时,两个大冒口负责对两部分孤立液相区分别补缩,见图7(d); t=4 513 8时,孤立液相区延伸到了冒口根部,冒口继续进行补缩,见图7(e);t=5 589 s时,工艺I、工艺II中铸件出现的孤立液相区已经消失,铸件已经全部凝固,孤立液相区延伸到了大冒口,缺陷将出现在冒口中,见图7(f)。
工艺ni模拟的缺陷预测如图8所示,铸件内部没有发现缩孔、缩松缺陷,缩孔、缩松已经成功转移到了冒口中。冒口内金属温度始终处于铸件的最高状态,实现了从铸件到冒口的顺序凝固,节约了金属,保证了铸件品质。采用工艺III进行了试生产,一年来生产了100多件星轮,没有发现缩松、缩孔、气孔等缺陷,得到了致密铸件。实际生产的铸件如图9所示。
3、结论
1)工艺I采用分散冒口不能很好地补缩铸件,冒口先于铸件凝固,冒口的补缩能力不足,造成了工艺I中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
2)工艺II将冒口尺寸适当增大,但仍不能实现对铸件的圆满补缩。此时,工艺II已不适合继续增大冒口尺寸。
3)工艺IⅡ采用两个对称大冒口对铸件进行补缩,每个冒口负责两个热节。模拟结果显示铸件实现了顺序凝固,无缺陷产生,经实际生产验证,工艺IⅡ是比较合适的。
相关破碎机产品:
1、颚式破碎机
2、圆锥破碎机
3、雷蒙磨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