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工TMR.就是借鉴国外TMR技术和工艺流程,结合我国大多数奶牛场的实际生产条件和当地饲草料资源,对奶牛饲料配方进行优化组合,通过人工或简易的搅拌设备.达到TMR饲喂方式的饲养效果的一种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时间和地点
本试验于2004年4月15日—2004年7月1日在莱西市奶牛良种场进行.其中2004年4月15日-4月30日为预试期,5月1日~7月1日为正试期。
1.2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体重和胎次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60头,根据4月15日之前2周的产奶量记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头。
1.3饲养管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精粗饲料分开的饲喂方式.试验组采用人工TMR饲喂方式。每天分别于5:00,13:00和17:00饲喂3次,自由饮水,每7d记录1次产奶量并测定乳常规成分,同时记录每天精料和粗料的采食量。
1.4试验日粮和制作
按GB/T 14699.1-1993方法采集奶牛试验日粮原料,采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过40目筛,装于密封袋中编号待测。试样测定指标有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Ca)、磷(P)、醚浸出物(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总能(CE)。本试验对照组日粮参照牛场原有饲料配方和饲养方式.试验组日粮在原有日粮基础上略作调整,采用人工TMR饲喂方式,即将粗料粉(揉)碎后,通过人工将粗料和精补料按日粮配比混合后进行饲喂。对照组和试验组日粮配比和营养成分见表l。
2、结果
2.1人工TMR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人工TMR饲养技术,奶牛的产奶量由原来的21.07 kg增加到22.08 kg;采用精粗料分开的饲喂方式.奶牛的产奶量由原来的21.12 kg降低到21.05 kg;试验组和对照组乳蛋白和乳脂率基本不受影响.
2.2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试验牛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采食量在上升中基本趋于稳定。由表2可知,与试验前相比,采用人工TMR饲养技术,奶牛的饲料成本平均增加0.21元,利润同比增加1.46元:采用精粗料分开的饲喂方式,奶牛的饲料成本平均增加0.11元,利润同比减少0.28元。
3、讨论
3.1人工TMR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人工TMR可使处于泌乳中期的奶牛日单产平均增加1.03kg,产奶量提高了4.75%。由于采用人工TMR使每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量得到很好控制,牛群整体采食的饲粮营养浓度相对一致,瘤胃发酵更加平稳,养分的利用效率更高,因而更有利于牛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3.2人工TMR与传统饲喂方式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奶牛传统粗精料分开喂养方式为:青贮料一精料(加水或与副料拌和)-÷副料(糟渣类)—青绿料—,干草。这种饲喂方式使先吃进的料在瘤胃先发酵.后吃进的料在瘤胃后发酵湔后采食时间差2—3h),由于不同的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pH值不同,易造成瘤胃pH值较大的波动:同时蛋白质饲料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发酵不同步,降低瘤胃微生物利用氮和碳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此外,由于不同饲料适口性不同,易造成挑食和抢食现象,造成饲料的浪费和酸中毒等现象的发生.而人工TMR则将粗饲料,如干草、青贮、青绿草、糟渣等调制至适宜长度,经人工或简易的搅拌设备与精饲料等混均,从而基本保证每头采食家畜每口所食的日粮营养均衡,既避免挑食和浪费,又达到了瘤胃均衡发酵和保持适宜PH值的作用。
3.3人工TMR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在实际生产中,奶牛场的饲养规模、牛舍的建筑结构、喂料过道及料槽、日粮类型以及奶牛的分群管理、饲料的混合加工能力等都会影响全混合日粮的实施和应用。对于小规模和不具备机械化操作体系的奶牛场.可结合奶牛的泌乳阶段(或生产水平)运用人工TMR饲养技术,以基础TMR+精料(或粗料)作为奶牛的主要饲喂模式。如奶牛在泌乳阶段,通过制定泌乳牛基础TMR.采用围产后期和泌乳前期逐渐补加精料,泌乳中后期补加粗料的饲喂方式:在干乳阶段,干奶前期采用基础TMR.干奶后期(围产前期)采用基础TMR逐渐补加精料(或特殊补料)的饲喂方式,然后利用人工或小型搅拌设备进行混合后饲喂。由于人工IMR饲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适合在奶牛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是养殖户们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