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资源由于空间分布分散、能量密度小等特性,其收集、运输、装卸和储存成为制约生物质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运输前对秸秆进行致密化处理,可以克服其容积密度小、储运不方便的缺点;建立中间收储站点可以解决其空间分布分散、收集困难的问题,保证秸秆供应的稳定性。但是,秸
下一页下一页下一页
的成本最低,随着距离的增加,其优势逐渐丧失,如图6所示。距离大于28 km时,模式A成本高于模式C.但直到距离为69 km时,模式A和D成本才相等,可见对黄色秸秆.,模式A很具吸引力。其他4种模式之间的优劣关系并未随距离变更,模式D与模式B和C的成本差缩小,但并不显著,模式C的成本比模式B稍高。
农作物秸秆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如果可以其中回收经秸秆粉碎机粉碎然后再经过秸秆压块机、秸秆颗粒机、饲料颗粒机压制成生物质燃料饲料供燃烧和牲畜食用不是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么,而且,如果拿到外面销售老百姓也可以增加收入。
收储站的收集成本随着规模增加而增加,但预处理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小,不考虑后续环节,则二者之和存在一个最佳值,如图7所示。随着规模的增加,颗粒成型的成本迅速下降,但下降的速度逐渐减小,这表明制粒成本在起主导作用,收集成本影响较小;破碎和打包处理的成本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和颗粒成型相比而畜变化幅度较小;打包成本在规模1.1万t时达到最小值,之后缓慢上升,破碎成本最小值出现在2.1万t,之后缓慢上升。
4、结论
(1)成本从低到高依次为中心料场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打包模式和成型颗粒模式。中心料场直接收集散料模式的成本则在到厂运输距离不大时最低,但随着距离的增加比其他模式更快地提高,文中条件下,分别在距离大于16、28和69 km时依次超过中心料场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破碎收集模式、收储站打包模式。
(2)和直接收集散料模式相比,收储站打包模式在运输距离大于69 km时才具优势,运输阶段降}低的成本并不能很好地补偿在打包和装卸阶段增加的成本,需要进一步改进。成型颗粒模式的成本偏高,国内的制粒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降低制粒耗能和发展适合地方情况的利用模式是关键。除成型颗粒外的其他4种模式,都是购买成本最高,随后是运输和田间收集装车。
(3)文中条件下,打包处理成本最小值对应的秸秆收集量为1.1万t,小于破碎处理对应的2.1万t。规模因子的使用有一定局限性,有必要把各预处理方式和储存方式的规模效应联系起来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以指导发展高效的秸秆供应模式。
三门峡富通新能源销售生产颗粒机、秸秆压块机、饲料颗粒机等生物质燃料饲料成型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