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然气发展缓慢,三年间,64个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中仅有约1/3建成在运。
“农业农村部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64个生物天然气项目进行了追踪调研,其中在运项目只有22个。此外,在建30个,完工未运行7个,未建项目5个。即便是22个在运项目,实际上也只有极少数是满负荷、能稳定运行的,多数还处于试运行状态。”这组调研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李景明。
2015—2017年期间,国家每年投资2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共支持了近1400处大型沼气工程和64个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三年间,64个生物天然气试点项目中仅有约1/3建成在运。
试点三年,为何生物天然气发展缓慢、对国内天然气生产总量的贡献率仍然偏低呢?
在运项目地域性优势明显,难以复制推广
“比如我们有的同行在内蒙古一些城市做的项目很成功,当地的天然气价格可以卖到约5元/方,这个价格在其他地区是很难达到的,这样的项目就很难复制。”在北京盈和瑞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建华看来,目前国内大量在运且有一定盈利的生物天然气项目多属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当地的原料充足、价格便宜,地方政府还有一定的支持,基础设施能够跟得上,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定州项目整体投资将近两亿元,折算以后单位兆瓦的投资成本超过了3500万元。这个数字如何来复制、如何来推广?难上加难。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好项目,解决农村面源污染,解决了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秸秆的治理,实现了以气代煤,但再好的项目不挣钱也不会有人去投资。”格林兰(中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朝阳说。
缺乏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现有政策有待夯实
“最初鼓励沼气发展时,我国农村地区能源短缺严重,所以我们更多强调的是能源属性,但随着近年来农村地区能源形式日益多元化,我们就需要把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的定位由解决能源问题转变到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上来。”李景明指出,在顶层设计、战略决策方面,生物天然气行业还缺少完整的、综合性的、全产业链条理念,涉及的众多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协作。
“随着产业的发展,当出现利好形势时,九龙治水的现象就很普遍,但一旦出现困难,大家互相推脱、‘礼让’的情况也就经常出现。”李景明指出,当前,行业最需要的仍是国家政策特别是顶层设计层面的拉动。
若针对性配套政策落地,2030年产量有望突破500亿方
按照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的规划目标,到2030年,我国生物天然气年产量将超过300亿立方米。
去年8月底,国家能源局也已发布通知,要求各地上报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储备项目。并在《关于请上报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储备项目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探索建立健全生物天然气支持政策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将生物天然气纳入能源发展战略和天然气发展战略,建立生物天然气优先利用机制,完善生物天然气补贴政策,将补贴重点从发电转向燃气。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分会会长陈小平透露,目前,全国首批申报的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储备项目已经达到489个,涉及25个省(市),总投资约达900亿元。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预计,若针对性的配套政策能够落地,到2030年我国生物天然气年产气量有望突破500亿方,大大超过现有的规划目标。
“通过此前的示范项目,已经开始有企业探索出一些商业模式,这时更需要针对性强的配套政策。例如相应的后端补贴政策就是行业热切盼望的。现在全国的天然气门站价格平均水平约2元/方,按照这个价格,生物天然气是没有任何优势的,通过行业专家和企业等多方的测算,1—1.5元/方的补贴应该是符合行业期望和现状的。”有行业专家指出,目前,煤层气、页岩气等很多非常规天然气都是有后端补贴的,希望国家对生物天然气也同样支持。“此外,农村管网设施建设、土地使用、天然气消费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燃气使用配额等问题的解决,都有待进一步的政策支持,这些也都将是对生物天然气行业的大力拉动。”
我国生物天然气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我国,近年来生物天然气也颇受国家重视,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中的“重中之重”。“发展生物天然气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于士和说,它面是向未来的新兴战略产业,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前景不可限量。
资源丰富、形势利好
产业化示范发展已拉开序幕
生物天然气将成为常规天然气的有力补充和接续气源。“它可以用于供热、发电,做公共交通燃料——相比化石能源能减少90%以上的污染。”中国沼气学会副理事长李景明介绍,目前,其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呈逐年递增趋势,客车、重型卡车也在试点应用。
“我国发展生物天然气的条件优越。”于士和说,我国是农林大国,生产生物天然气的最佳原料资源丰富,且具备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条件。据估计,目前其资源量约2千亿立方米,到2050年将超过3千亿立方米,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发展生物天然气的意义重大。”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潘继平表示,这不仅事关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更是增强天然气供应能力的客观需求。“去年,我国45.3%的天然气依靠进口,2030年前后这一数值或达到50%。”程序同样指出,受蓝天保卫战等政策的拉动,国内天然气消费快速、大幅增长,去年增幅达400多亿,世界少有。近10年来,尽管国内天然气产量的增速位于世界前列,但远敢不上消费的增速,导致进口增速极度攀升。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将有效增加国内消费供给。
“当前,我国生物天然气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利好形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工程师胡小峰分析道,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天然气发展,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其明确了定位——可再生能源领域里的重要新兴能源产业,提出到2030年实现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年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国家将它作为一个能源品种,从建立政策支持、管理体系、完善政策补贴保,到建设一批商业化示范项目、障消纳等,以工业化、市场化方式推动其发展。“该产业化示范发展已经拉开序幕,全国首批申报示范项目489个,涉及25个省(市),总投资达900亿元。”生物质能产业促进会会长陈小平介绍。
不过,我国生物天然气发展依然任重道远。“2015年,国家开展农村沼气转型升级,于2015~2017年支持了64个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但当前已运行仅有22个,且极少数是满负荷、稳定、持久运行,多数还处于实验运行状态。”李景明介绍。“我国还未形成生物天然气专业化、一体化投资、运行、服务体系,市场投入主体、产能都比较少——截至2018年年底,总产能仅为5760万立方米。”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副主任任东明分析说,该产业商业模式仍未成熟,产气效率不理想、经济效益低。“整体上来看,其开发、利用依然严重滞后,产业发展仅仅是刚刚起步,发展缓慢。”与会专家业一致表示。
统筹推进、创新技术
形成绿色、循环、永续发展新模式
“发展前景巨大、意义重大”,为此,如何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尽快提升其能源贡献率成为本次大会热议的焦点。
“以统筹的理念推进发展。”任东明认为,要将生物天然气纳入能源、环保、农业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生物质天然气相关政策、配套的商业市场环境;积极推动生物天然气工程专用排放标准、相关检测体系建设等,全面推进工业化标准、体制建设;优化规划布局,防止恶性竞争,降低成本。陈小平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表示,要通过建立工程设计导则、产品管输标准等行业标准,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打造成熟工业化、商业化的产业服务体系,支持该产业全面发展。
“必须重视新气源的开发。”程序强调拓宽原料的来源,开拓生产生物天然气的新途径。当前,国内生物天然气生产主要以畜禽粪便、秸秆为原料,为使该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必要借鉴国外扩大原料供应的先进经验。“开发能够利用木质纤维类原料,制备生物天然气的新途径;城、乡统筹,扩大沼气原料来源——剩余污泥,生活垃圾等;应用专用能源作物,例如能源玉米、藻类。”这与陈小平的意见不谋而合。“单一谈生物天然气发展是不行的,必须与农业、畜禽业相关联。”陈小平强调,要建立生态农业基地、畜牧基地、高产能源植物的原料基地,为生物天 然气提供最好的原料。这样就能够形成绿色、循环、永续发展的新模式,生物天然气发展的路子才会更宽。
做大做强生物天然气产业,还需要探索分布式生产应用模式。陈小平提出,生物天然气原料分散,会产生较高的运输成本高——会占到总成本的70%,甚至更高。大型生物天然气工厂包打天下的模式不现实。“这就需要,一方面探索把沼气就地变成水合物,集中提纯等,以节省原料运输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分布式发展模式。”
“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生物天然气,应当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可持续的示范项目,同时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与会专家提出,目前,生物天然气相关的补贴政策还比较缺乏,呼吁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及相关的优惠。要加大科技创新,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突破契合自身原材料特点的关键技术,形成技术开发能力。要积极探索新的、符合各地实际的商业模式。为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应当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此外,放眼长远,还应提前着手产业发展战略、策略问题。
转载请注明: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生物质能源
上一篇:关于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补贴的事情,亟待财政部“表态”!
下一篇:黑龙江省新能源利用率高达96.2%,创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