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显“切碎”关键,赢得上下口碑
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在淮安获得全面成功,关键在于各级农机部门在全市明确推行秸秆切碎还田的技术路线,严格要求全喂入收割机下田收割必须安装和启用秸秆切碎装置。依靠秸秆粉碎控制焚烧,实现禁抛;利用秸秆粉碎创造还田的先决条件,掌握秸秆还田的主动权,推动秸秆还田工作大发展。
从2007年开始,淮安市尝试如何利用农机装备将稻麦秸秆直接还田。当时,全市农机装备是以手扶拖拉机和旋耕机为主,大马力拖拉机和反转灭茬机等专业还田机十分匮乏,省秸秆还田专家组推行的高留茬还田的技术路线根本无法实施。为了盘活现有农机存量,充分发挥小农机在淮安市秸秆还田工作中的作用,全市在洪泽县率先开展秸秆切碎还田技术试验示范,当年洪泽县秸秆切碎还田面积一举达到8万亩。
在洪泽试验取得成功后,2008年该项技术在金湖、盱眙等县迅速推开,秸秆切碎装置一度供不应求,金湖兴鹏机械制造厂是全省首家秸秆切碎装置生产企业,关键装备的落地生根为该项技术在全市的推广提供了条件。到2009年夏收,该企业生产的4DMQ-35A型秸秆切碎机械达3200台套,全市安装秸秆切碎装置的收割机超过6000台,全市争取省级财政秸秆还田的农机作业补贴资金990万元,当年全市夏秋两季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面积累计超过450万亩,其中金湖、盱眙两季秸秆还田率均超过60%以上,全年全市秸秆切碎还田率达到55.8%。
2010年,淮安市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大面积推广的有利条件,依托秸秆还田示范县、推进县建设项目资金,组织实施省农机三项工程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及后茬作物生长调控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积极开展稻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集成推广和运用。全市新增插秧机1449台,全市秸秆还田面积超过420万亩,还田率达到50%。
2011年,全市根据秋季稻秸秆量大、秆粗、粉碎难、还田难及收获时间跨度大等特点,确立了“夏季突出还田,秋季主攻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思路,以机械化固化利用巩固秋季稻秸秆还田利用的成效.力争全市秸秆机械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农作物秸秆除了还田以为,其一也可以经过饲料颗粒机或者秸秆压块机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或者饲料,工燃烧和养殖使用,这样做的话,还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在秸秆切碎还田工作推进中,淮安市在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机具准备、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做法,可以集中提炼为“九保”。
一是明确路线保实施。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秸秆全量切碎还田,并明确夏季机械化作业路线,即机械化收割→机械化切碎→旱旋还田(或放水泡田→大中拖水旋还田)→水稻机插秧。秋季则根据水稻秸秆量大、秆粗的特点,完善和调整技术路线,确保做到秸秆深耕还田,播后镇压;对开展综合利用的地区则在收割后及时组织收集、打捆、运输和有序堆放,为秸秆综合利用打下基础。
二是农机补贴保重点。在购机补贴政策的许可范围内,确保大中拖、秸秆还田机、插秧机3种主推机具的补贴,3种机具常年占用补贴资金的比例超过80%以上,2008~2011年3年投入超过1.2亿元。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市所有县(区)目前都被确定为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推进县,201 1年争取省级投入资金达到2680万元;各县(区)也不断加大对秸秆切碎还田机具的补贴力度,地方财政仅用于对秸秆切碎装置的补贴资金就超过400万元。
三是强化宣传保氛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秸秆还田不仅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要求,而且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在全市上下形成秸秆禁烧、切碎还田和综合利用的浓烈氛围。
四是内引外联保机具。每年4月份开始,市、县农机推广部门放弃休息,积极联系省内外有关秸秆切碎装置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协调调度秸秆切碎还田机具。同时加强机具调度,开展南北县(区)互助式的秸秆切碎还田跨区作业支援,确保及时作业。
五是推行联保保责任。对于参加机械化收割服务的机手与被服务的农户实行双向责任联保,即机手在为农户作业后,必须与农户签订“淮安市机械化收割及秸秆切碎还田、堆积联系卡”,并随机携带,以便鉴别和倒查焚烧秸秆责任,从而实现了联保对象、作业标准和联保责任早明确,构建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责任倒查机制,规范作业行为。
六是提高门槛保质量。秸秆收获是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第一关”,淮安市农机部门从收获人手,明确要求所有机手作业时做到“低留茬、碎秸秆”。即所有机械收割的留茬高度一律控制在15cm以下’所有符合条件的全喂入式收割机原则上均要求安装秸秆切碎装置,并实施秸秆切碎作业;所有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必须启用秸秆切碎装置(农户有要求的除外)。
七是优化服务保成效。市县联动,农机、农业部门共同成立市级和县级秸秆还田技术指导专家组,大忙期间24小时待命,保证提供及时指导;调度技术骨干力量,分片包干、进镇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对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重点跟踪指导。每年全市举办各类秸秆技术培训班超过80期,培训农户和技术人员超过6000人。
八是构建网络保落实。全市农机部门市县联动建立农机服务组织网络,即机械化收割和秸秆切碎还田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作业保障组、县区督查组和信息宣传组,形成了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各部门分工明确的工作氛围,为全市秸秆切碎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撑。
九是政府行政保推动。政府推动是全市秸秆还田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每年全市都召开秸秆禁烧及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现场会,各地政府都明确秸秆切碎还田为秸秆利用主渠道,要求各级农机部门切实抓好秸秆还田工作。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方便秸秆的收储和运输,市农机、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联合发放秸秆运输绿色通行证,在适当超限范围内避免机手因超限运输秸秆而受处罚,保证了秸秆运输的通畅。
三、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对策
淮安市秸秆机械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不足:一是秸秆切碎还田的技术体系仍需完善,切碎基本解决了秸秆大面积焚烧,保证了秸秆留田,但是耕翻效果及农作物还田实效仍要提高;二是各级政府的投人仍显不足,按照全省每亩15元的补助标准、依据全市60%的平均还田率,各级财政补贴资金应该超过8000万元,目前省市项目资金不超过3000万,不到40%;三是长效机制仍未建立,秸秆还田和机械化利用还没有成为普通农户的生产习惯。下一步全市要努力做好以下4项工作。
一要强化行政推动,稳固推广成果。始终把强化政府行政推动作为秸秆切碎还田技术推广的第一推动力。按照60%的平均还田率、每亩15元的补贴标准,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保障机制。加速秸秆切碎还田与水稻机插秧的技术集成,建立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工作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乡三级确保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构筑起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片的4级禁烧禁抛和机械化利用责任体系,做到监管全覆盖,责任无缝隙。
二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实现无缝对接。市县农机、农业部门要密切配合,抽调技术骨干成立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秸秆还田作业以及后茬作物生长调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在技术推广关键时期,由政府组织开展巡查、督查。坚持农机与农艺融合,进一步完善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后茬作物生长调控技术体系,通过开展不同切碎长度对比、不同耕作深度对比,利用调氮增肥、灌水保墒、防草调气及施加生物菌剂等手段,切实提高实施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减少化肥施用量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要坚持部门联动,确保长效监管。各有关部门要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控制秸秆禁烧禁抛的关键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和引导。抓紧编制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认真指导实施好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示范县、推进县等项目。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抓好秸秆禁烧的执法检查工作。财政部门要从效率和效益出发,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创新补贴政策及措施;农机部门致力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中日常协调、培训、检查和维修服务工作。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推广服务新模式。全市将坚持以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为实施主体,积极探索秸秆机械化还田服务新模式,鼓励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户购置秸秆还田机进行有偿服务,推行机收、秸秆还田、机插秧等一条龙订单作业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具利用率,扩大作业面积,提高秸秆还田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继续争取省农机三项工程项目,进行新机具技术试验示范;不断依托农机平台,为生物质发电、草帘编织、秸秆打捆、秸秆气化等提供农机技术和装备支撑,确保秸秆还田技术能持续、稳定推广。
三门峡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秸秆粉碎机、秸秆压块机、饲料颗粒机等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