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能源用于发电,虽有众多的优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难以解决的问题——秸秆自身的物理特性密度小,体积大,分布松散,不便于运输、储存和管理以及秸秆的化学特性热值低等特点增加了秸秆的收集难度,与常规能源煤炭相比,存在着众多不足之处,而且存在的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使秸秆发电产业的发展存在着障碍,是秸秆发电的瓶颈所在,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专业压制农作物秸秆成型燃料。
大量的参考文献,都发现了农作物秸秆发电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但是针对如何去收集秸秆,采用哪种收集模式较为适合当前的市场经济状态,如何把农作物秸秆由田地送往电厂这个过程合理化,降低农作物秸秆发电的成本等这些问题,还没有做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另外针对秸秆收集过程的一些专用设备,如专用农作物秸秆运输工具,装卸工具,压缩设备等没有形成机械化与产业化,一条龙的作业有待于秸秆发电技术的产业化。
农作物秸秆发电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于秸秆发电设备的研究刚刚起步,技术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市场有一个过程,因此秸秆发电项目的初期投资关键设备,大都从国外引进,这就增加了秸秆发电初期的成本,但是这种成本会随着设备的国产化,经过一定时间有所降低。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使秸秆发电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在国有能源消费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必须降低其发电成本。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秸秆发电的成本构成,计算出秸秆的发电成本,对秸秆发电的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出影响秸秆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二是采用现代物流理论和方法,分析出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收集模式,降低秸秆原料成本,使秸秆的收集、压缩、运输、储存等各个环节成本大大降低。
二、研究的意义
秸秆发电的诸多好处,有人形象地将它比喻为:把农业生产原本的“开环产业链”转变为“闭环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废弃物外排的、自我循环的良性闭环——能够消纳处理农业生产的全部废弃物;燃烧后的灰分,以肥料的形式还田:秸秆等燃料成本作为生物质直燃发电企业的主要支出,又直接流向农民。因此,秸秆发电技术,不仅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电力,更有意义的是将使生物质能资源的商品化成为可能,农民可通过出售秸秆获得更多的收入。
据调查,运营一台2.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机组,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大大减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或有害气体的排放。燃烧后产生的灰粉每年达8000吨左右,可以作为高品质的钾肥直接还田,环保效益突出。与同等规模每年发电1.38亿度的燃煤电厂相比,秸秆发电每年可节约煤炭10多万t,减少S02排放400t。同时,作为农民的生活用能,秸秆燃烧效率只有约10%-20%,而秸秆直燃发电锅炉可以将热效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此外,除了秸秆收购带给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和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生物质发电还可大幅度扩展农业机械的市场空间,一个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电厂,燃料收储运所需要的农机装备投资在1200万元以上。
秸秆发电技术是洁净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在不产生污染的情况下把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达到从低品位能源获取高品位能源的目的,是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因地制宜的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建立生物质分布式电站不仅可以弥补电力供应的不足,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以它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技术。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不仅是解决石油替代、环境保护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农作物秸秆经过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压制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主要供生物质电厂燃烧使用。
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供应热发电的利用方式.是一条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可行的工艺技术路线。如果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示范成功,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支农项目、最大的节能、环保项目,是我国最可能迅速大面积推广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正是由于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拥有以上特点,同时它又可能解决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煤炭供应趋紧,价格持续上升的问题,我国启动实施秸秆发电的示范工程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极大关注。
据初步估算,我国可开发的生物质能资源总量近期约为5亿吨标准煤,远期可达到10亿吨标准煤。如果中国生物质能利用量达到5亿吨标准煤,就可解决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20%以上,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3.5亿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减排量近2500万吨,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生物质发电还可以带动能源林业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防止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因此发展资源分布广、环境影响小、可永续利用的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