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太阳能、风能的成倍增长,近5年来,我国生物质能源总量发展不足。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柴油完成了既定目标,而沼气利用量只完成了大约2/3,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只完成了1/2,非粮燃料乙醇则仅完成了既定目标的10%左右。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袁振宏对此表示,生物质能源在“十一五”期间经历了一个先热后冷的过程,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没有跟上。
2.高成本成为发展瓶颈。
无论是生物颗粒燃料还是生物沼气,均遭遇高成本困扰,致使生物质能源规模化生产受阻。以非粮制乙醇为例,木薯乙醇在我国已实现产业化,但受困于原料产量有限,工艺污水处理费用高,更多的研究机构把目光投向来源丰富的玉米秸秆以及玉米芯等农作物废弃物为原料合成燃料乙醇的工艺路线,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木屑颗粒机、秸秆压块机专业压制生物质颗粒燃料。3.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应用水平还不高,航空生物燃油、生物质气化合成油等技术尚未产业化。
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低,转换效率有待提高。生物质热解技术需完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4.生物能原料制约是实现产业化的“绊脚石”。
专家介绍,原料供应连续性、充足性无法保证,成为目前整个生物质能产业链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一是运输成本,如果超过一定的运输半径,生物原料运输费用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企业无利润空间;二是储存成本,生物质原料的季节性供应使企业储存成本成倍增加。
生物能原料制约是实现产业化的“绊脚石”。专家介绍,原料供应连续性、充足性无法保证,成为目前整个生物质能产业链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一是运输成本,如果超过一定的运输半径,生物原料运输费用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企业无利润空间;二是储存成本,生物质原料的季节性供应使企业储存成本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