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邹城市地处鲁西南,邹东多丘陵、邹西为平原,兖州矿区位于其境,群众生活较为富裕,该市共有17个镇街,平阳寺镇位于邹城西部与兖州、任城相接壤,全市拥有耕地7.2万hm2,小麦是该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3.5万hm2,可生产小麦秸秆近27万t,秸秆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小麦联合机收达95%以上,小麦秸秆除直接还田外,大部散放田间,有的堆放在村边、地头,是农村火灾的重大隐患,有的急于腾茬赶种,不能及时还田,往往就地将其烧掉,造成既浪费资源、毁坏土壤又污染环境的恶果,开发利用小麦秸秆,使其增值、增效,已成为开发农业生产资源及保护环境的新焦点。经广泛考察和深入论证,2002年邹城市平阳寺镇率先运用小麦秸秆发展食用菌种养的技术,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取得迅猛发展,食用菌种养已发展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已形成了以平阳寺镇为中心,辐射周围县市及江苏、河南等省的食用菌种养基地,可培育栽植双孢菇、草菇、杏鲍菇、鸡腿菇、金针菇、花菇等十几个品种,并建有食用菌示范基地、高标准菌种厂、万吨规模深加工厂,镇内外基地种植总面积达4万m2,可利用小麦秸秆400余t,带动菇农1300多家,每个菇棚纯收入达5000一8000元,可为菌农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600余万元,产品并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2003年该镇出口创汇达300万元。主导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又带来相关行业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秸秆捡抬机械化发展,填补了该市机械化作业的一项空白,2004年全市发展秸秆自动打捆机达到36台;带来秸秆深加工技术的应用,为贮存秸秆,处理过剩原料,该镇邢村于2003年投资170万元,引进秸秆饲料压块设备一套,可日加工小麦、玉米秸秆30吨,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达300余万元;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采菇后,其培养基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该镇培养基料年可达100t,不仅促进秸秆资源再次利用增值还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推进了秸秆经济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可以经过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或者饲料,这样做不仅可以做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而且还可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一、小麦秸秆的具体利用情况
种养食用菌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层架式养殖,可充分利用空间,大约500—600m1为一棚,集体或经济实力较强的户也可在2000—5000m2的规模单位,每棚一般3—4层,主要原料为小麦秸秆,一般约需秸秆10kg/m2;据测算,每平方米投资约20元,除种养原料及菌种外,每棚投资大约在1万元,以双孢菇为例可采菇7.5kg/m2,每棚按500一600m2计可采菇3750kg一4500kg,按保护价4元/kg收购,菇农每棚纯收入可达5000~8000元,收益较高。
大棚建成后,主要制约因素是秸秆原料的来源不足。最初为小麦机收后人工捡拾,劳动繁重、工作环境差,群众大多不愿收集,2003年该市农机部门首次引进5台河南中洲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ZY85型小麦秸秆自动打捆机,进行试验、示范,该机可采用18~50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通用性强,具有自动捡取,自动打捆功能,整个过程自动连续完成,液压操作,草捆重量在15~20kg,工作效率为2—3亩,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秸秆收集困难的问题,且具有良好的效益,通过试用,单机作业都在12天以上,季捡拾近33.3hmz,收费375元,hm2,单机收入1.2万余元,购机户可实现当年投入当年回收成本;同时,对有麦农户来说,每公顷可产秸秆3750kg,菌厂收购价0.2元/kg,每公顷可收入750元,去除机收成本公顷纯增益375元,深受机手、农户的欢迎,诱发了当地群众购置使用秸秆打捆机的积极性,2004年全市新增机械达31台。
三.工作中几点做法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
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由农机、科技、公安、环保、财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多次下发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焚烧的文件,明确提出农机部门在秸秆综合利用中主体地位,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市连续多年制定鼓励新机具购置加快秸秆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规定购置小麦联合收获机每台补助1000元,自走式收获机补助l万元,玉米秸秆还田机每台补助2000元,小麦秸秆打捆机每台补助2000元等;有关乡镇也都制定有扶持政策,特别是食用菌种养区的平阳寺镇不仅对购置大型拖拉机每台补助3000元,对小麦收获机、还田机、打捆机每台各补助1000元,还对菇农出台“三包一奖一扶持”政策,即包技术、包销售,包培养料及菌种供给,在镇境内每新建一座200m以上大棚奖现金1000元,对种植面积200'r12以上提供1000元无息贷款扶持,仅2003年该镇扶持资金年达96万余元。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市市乡两级用于补助秸秆综合利用购置机具款达400余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90万元,成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
(2)积极引导,协调发展
该市十分重视宣传引导工作,采取了禁引结合的疏堵方法。“禁”即组织协调农机、公安、环保等部门共同配合,齐抓共管,宣传政府禁令,制止秸秆焚烧,乱堆、乱放、乱扔的不良现象,“引”即适应市场,因势利导,引导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发展秸秆经济,该市从小麦机收后富裕秸秆处理至食用菌种养过程的各环节,都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相继引进推广小麦机械捡拾、压块饲料、培养基施肥等技术,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条,推进秸秆利用不断向更深层次拓展。工作中十分注重实效,大力宣传典型事例,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印发明白纸、宣传书等形式,运用新闻媒体、现场会议、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进行宣传,对有效引导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3)注重实效,搞好服务
在机具供应上市农机部门采取了统一供应、统一维修、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人员培训方法,作业期间全程跟踪服务,及时排除机具故障,以确保机具正常、高效作业,使秸秆供给得到切实保障;在食用菌种养上,镇政府与菇农签订了全程技术指导合同,并聘请专家、教授及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确保了秸秆利用技术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另外,镇政府还在打井、架电、铺设路面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稳妥的做细做实秸秆综合利用每一环节的服务,为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适应市场,规模化经营
在经营上,该镇不断吸引外地农户加人种养行列,先后在邹城市钢山、中心、北宿、香城等镇街及兖州、汶上、鱼台、嘉祥、江苏丰县等县市发展基地20余个,种植户1000多家,种植面积30万m2,集外地资源、人才、技术于一体,投资规模得到扩大,镇政府还投资建设具较高水准的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由公司直接与菇农签订合同负责技术指导、回收产品,实施标准化、外向型发展,形成了龙头带动,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发展机制,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产生了较高的规模效益。
四、建议
秸秆经济是一个大产业,要多途径搞好综合利用;要建立信息平台,实施信息共享;要加强产、学、研等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加强交流与协作,使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有效、快捷地转化;要实施项目带动,搞好技术应用的试验、试点、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力促秸秆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