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基础设施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据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如美国一个农民人均产粮可达110吨,产肉达101吨,可养活80人甚至更多;而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一个农民只能养活4口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首先,我国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程度低。据1999年国际统计年鉴,1996年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大中型)使用台数:世界平均为19.1,亚洲平均为13.9,我国为5.4。中国与其平等竞争,劣势明显。另外,农村道路建设存在问题较多,路网不健全,道路质量差;水电设施滞后,内地一些地区饮水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手段有限。
目前我国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大多数县的村级财务入不敷出,正常运转难以为继,基本无钱搞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税费改革后,农村债务的化解更加困难,多数乡镇级政府没有资金来保证公共服务的数量和水平,农村公益事业举步维艰。目前的乡镇级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只是简单地合村并乡,没有相应地提高其管理能力
(2)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不够。
发达国家的农业具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效率的特点,美国从1970年到1979年,农机和动力增加了22%,替代了农业劳动力,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使用4.3万美元的机械等有形资产,大大高于其它行业平均2.15万美元的水平,农业成为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农业总投资都增长了不少。而我国即使业绩较好的农业上市公司投资缺口也太大。我国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规模小,仅占对第二、第三产业投入的10%、4.5%:而且对农业投入增速慢,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科研为例,日本的总科研政府投资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保持在2.8%~2.9%,而农业科技的则高达3.4%:英国总科技政府投资强度1995年为2.05%,而农业科技为2.29%。但中国同期的总科技政府投资强度为0.60%,农业科技仅为0.20%,政府投资强度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等生物质燃料成型机械设备,生物质燃料成型机械设备专业压制农作物等农林废弃物。
(3)农民的素质不高。据统计,1999年全国小学毕业升学率为94%,到了200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初中入学率达88.6%,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女性人口集中于低文化层,一半女性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在农村,近六成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而且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和农民收入多,元化,一些农业主产区青壮年农民,特别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务工,不愿从事种粮、养猪传统的农业生产劳动,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留在村里的大多为中老年和妇女,农民整体素质下降。
(4)农民增收困难。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也是日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根据近几年农村住户调查的数据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减缓,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下降,农民很难投入资金扩大再生产,乡、村财政形势日益严峻。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我国农民增收困难局面还难以改变。
(5)农村用能紧缺。在一个时期内,中国长期以来在能源规划、计划、分配和统计中,往往忽视农村能源。在计划经济年代,农村的生活用能,农村牧渔业用能,绝大部分依靠生物质能解决,在能源规划、计划、分配和统计中主要研究商品能源,商品能源主要供应城市居民和城市二、三产业,基本上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生产、轻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情况已经有了变化,农村商品能源供应量有所增加,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用能情况有较大改变,但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格局没有变化。搞农村能源规划和计划的专家认为,农村确实需要国家增加商品能源供应,但国家有困难,农村还是要想办法自己米解决。目前60%的农村能源仍是农村就地开发利用。商品常规能源,如煤、油、电、气等,约占40%,主要用在生产上。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农村正处在一个伟人的历史转变时期,由于农业生产、乡镇企业、交通运输、物资供给、生活水平等的提高都需要能源,因此农村能源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