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彩今天晚上开奖结果查询表欢迎您!   富通新能源服务热线:13409999881(贺经理)
富通新能源 > 资料 > 政府资料 >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一)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一) 木屑颗粒机|秸秆颗粒机|秸秆压块机|木屑制粒机|生物质颗粒机|富通新能源 / 13-01-11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内外要素资源,实现杭州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杭州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杭州市域城镇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国与国外技术差距较小;新技术、新装备的快速涌现,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携技术归国创业,既有的竞争格局较易突破,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按照传统的看法,中国汽车工业尽管整体上较之欧美国家落后30年左右,但在动力电池、电传动等新能源领域差距不过5年左右。
国家力推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国家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定位于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重要结合点和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切入点,正在制定发展规划;先后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风力发电上网电价、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和生物质能开发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
众多省市把新能源产业列为战略性产业。江苏、上海等省市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措施,浙江省于2009年5月11日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55号),推动了国内新能源产业与应用的蓬勃发展。地区间产业要素资源的争夺也异常激烈,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在西北、东北、华北和南部沿海地区,风力发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和沿海地区,生物质发电则集中在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省区。
(二)杭州新能源产业现状
1、现实基础
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近年来,杭州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企业调查统计,目前杭州市有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140余家,以太阳能光伏为主,同时涉及风电、新型电池、潮汐能及核能等多个领域, 2009年新能源产业销售产值约10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约35亿元,风电设备产业约30亿元,新型电池产业约18亿元。
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延伸。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形成了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核心产品,包括多晶硅提纯、硅棒制造、切片抛光、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生产、太阳能薄膜电池研究与生产、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相关专业配套设备(材料)制造等在内的较完整的产业链;风电设备零部件种类齐全,包括塔杆、塔座、机舱、扭力板、刹车盘、轴承座、齿轮箱、法兰、风叶、轮毂、调速电机等,以整机为核心形成了一定的风能产业链。涌现一批骨干企业。通过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海外优秀研发团队创业和引进国内大集团合作,已在多个领域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太阳能光伏领域有正泰太阳能、舒奇蒙光伏、万向太阳能、浙大桑尼能源等,风电领域有运达风力、东方电气(杭州)公司、天马轴承、前进齿轮等,在新型电池领域有万向集团,在生物质能发电领域有杭锅集团等一批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已初步形成一定实力的产业创新能力。杭州拥有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万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涉及新能源开发的科研院所和人才基地;引进东方电气等国内相关领域一流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在太阳能薄膜电池方面从海外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团队,以及创建的龙焱能源、太能硅业、上方能源、喜瑞能源、嘉远格隆等企业,极大增强了杭州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实力,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条件。
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块。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集中在萧山区、高新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风电设备主要集中在萧山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和桐庐县,新型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萧山区和西湖区,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设备主要集中在萧山区和桐庐县。
2、优势条件
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市委、市政府已确定把新能源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来抓,高度重视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和高水平投资项目,引导创建新能源产业基金,积极推行“阳光屋顶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扶持政策,加强政策资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
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优越。杭州是“东方休闲之都”、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素有“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目前杭州市正在实践“和谐创业”,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企业自主创新“1+10”配套政策等系列措施,在财税、创新平台、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省会城市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杭州是浙江省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技术转让、教育培训、贷款担保、融资中介、市场营销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育比较充分,200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超过11000亿元,有66家上市公司,登记备案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28家(实到注册资本金17.89亿元),具有大规模资本运作的载体,能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
民营企业活力充沛。杭州通过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2008年,杭州市民营企业的数量、实收资本和营业收入等各项指标已居全省第一,有73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连续6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部分已经完成了资本、人才、管理和经验积累的民营企业正在谋求新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与海外研发团队的合作,将为杭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市场空间比较广阔。杭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地方政府和居民收入较高,具有较大范围应用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能力。这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众多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在此竞相投资。
3、制约因素
杭州新能源产业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起步较晚,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还不突出我市新能源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不少企业是近两年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多数在经营管理、资本运作、技术开发等方面相对欠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与国内外优势企业抗衡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多数企业主要从事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业务,分布在产业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较少,对整个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有限。三是高端人才还很缺乏除了少数海外归国人才外,由于高校科研机构相对缺乏,造成能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中高级科技人才十分匮乏,由此导致的创新能力欠缺已经成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打造低碳城市目标,形成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特色化、规模化、国际化为方向,以良好的创新体系和优越的投资环境为支撑,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体制和民资充裕优势,以开放集聚资源要素为途径,创新创业孵化为重点,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依托骨干项目带动作用,以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新型电池等产业为核心,积极开拓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高附加值产品,构建集总部基地、研发、试验、信息、制造、销售总部、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高附加值新能源产业链,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杭州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方针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要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相结合,强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力,在资金、土地以及应用等方面给予相应扶持,整合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产业健康发展。
——坚持集聚开发,后发先至。把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块集聚,合理规划布局关联项目。强化集聚区块研发、培训、融资等服务功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内部功能分区, 实现“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 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坚持开放引进,创新突破。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成长优势的研究成果加快产业化推进步伐,构筑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合资合作、配套协作、战略联盟等方式加速外地资本本地化进程,增强对本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坚持项目带动,重点跨越。发挥杭州比较优势,集中有限资源,聚焦有限优势领域,重点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以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带动新能源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坚持以大项目统揽新能源产业优势领域跨越式发展,着力推动本地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合作,引进海外优秀研发团队产业化项目。
——坚持示范应用,协同推进。结合低碳城市建设,制造与应用互动,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逐步培育从装置成套供应、工程设计到建筑施工的系统能力,扩大新能源产品在城市公用设施和居民生活中的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具备相当规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技术支撑平台与产业配套体系,空间布局显著优化,初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
——产业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产业力争实现销售产值100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销售产值约400亿元,形成2000兆瓦左右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风电设备实现销售产值约300亿元,形成3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新型电池实现销售产值约150亿元;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总量显著提高。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骨干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5%,建成若干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在太阳能薄膜电池、太阳能电池关键制造装备、大功率风电设备、新型动力锂电池等领域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拥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份额高、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拳头产品。
——组织结构更有竞争优势。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和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2—3家,年销售产值超50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销售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20家,上市公司超过3家。
——空间布局显著优化。新能源产业加快向相关开发区或工业功能区集中,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初具规模,空间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到2015年,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内规模以上新能源产业力争实现销售产值700亿元。
——示范应用全面推进。加快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十城千辆”等新能源应用示范计划,通过示范项目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争取应用光电发电的公共建筑、企业厂房、住宅小区等屋顶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累计实现太阳能光伏综合应用规模达到50兆瓦,使杭州成为省内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要基地。
展望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产业总量再上新台阶,力争规模以上新能源产业销售产值达到2500亿元,新能源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交通等领域,建成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
三、产业发展导向
(一)全力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做大做强
依托“海归”研发团队和民营资本结合,以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完善从硅料、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努力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1、硅材料、硅片。积极扶持硅提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尽快形成产业化,鼓励电池及组件龙头企业与资源优势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合作建立原料基地。鼓励发展大面积超薄硅片和浆料回收利用技术,加强对熔铸、剖锭及切割等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熔锭容量,降低硅片厚度,减少硅料损耗。重点扶持太能硅业物理法硅提纯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1000吨6N太阳能多晶硅原料产业化生产;加快矽昶绿能源1000吨6N太阳能多晶硅原料生产线项目建设。对应用传统工艺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布设新点。
2、电池及组件。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对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提升电池光电转换率,降低生产成本,做精做强产业链中游,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着眼全球光伏技术发展新趋势,大力支持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单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争取在薄膜电池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产基地。重点扶持万向太阳能、舒奇蒙、绿华能源、集美、浙大桑尼、博新太阳能、首科科技、艾诺基等晶体硅电池建设,推进正泰太阳能、天裕光能、普尼太阳能、龙焱能源、上方能源、喜瑞能源、嘉远格隆等薄膜电池项目建设。
3、系统集成。以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和集成系统为重点,加强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和控制器、逆变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重点扶持正泰太阳能、万向太阳能、浙大桑尼、谐平科技、龙驰幕墙、中南幕墙等企业发展,推进光伏技术应用。
4、专用设备。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生产关键设备制造,加快设备研发,全面实现国产化。重点推动上方能源薄膜太阳能生产设备、浙大圆正单晶生长炉等项目建设。
5、配套产品。积极推动太阳能电池用光伏超白玻璃、背板、EVA膜、封装材料、密封材料等配套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福斯特、联龙电子、博新太阳能、国泰密封、和合玻璃、奥特?N等企业发展。
(二)大力引导风电设备制造业高水平发展
积极推动传统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加快向新能源设备制造转型,大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风力企业和研究中心,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1、风电机组。加快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设计研发能力,重点发展大功率双馈式发电机组、直驱式发电机组和液压式主传动发电机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积极开发质量稳定、方便实用的家用风电整机。鼓励风电机组企业从单一制造向工程总承包以及风力电站开发方向延伸,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工程建设,带动制造水平提升。重点推进东方电气新能源设备(杭州)有限公司直驱式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浙江运达风力发电工程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千瓦的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研发及生产基地、杭州诚泰风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聚风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等项目建设。
2、关键零部件。引导机械加工类企业积极参与风电配套件发展,重点开发高速齿轮箱、机舱、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叶片等关键配套件,形成与大功率风电机组发展相配套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重点推进杭州前进风电齿轮箱有限公司1.5MW及2MW风力发电齿轮箱、杭州大庄地板有限公司大型竹材风力发电叶片、浙江佳力风能技术有限公司2MW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通用电气亚洲水电设备有限公司风电发电关键部件、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风电轴承等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3、控制系统。重点开发变频、变浆控制、驱动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风力发电场调度控制技术和并网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自主制造能力。重点推进浙江润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能源工程设备产业基地(兆瓦级联动型风力变频器)项目等建设。
(三)加快实现新型电池规模化发展
抓住新能源汽车即将大发展的机遇,依托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以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件配套生产,以及电池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不断提高动力锂电池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建立较为完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积极发展阀控密封蓄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新型动力电池;全面贯彻实现清洁生产,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打造国内新型环保型动力电池制造和研发中心。重点推进万向集团AH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改项目、赛恩斯(杭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锂电池项目、杭州赛诺索欧电池有限公司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化、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阀控密封电池生产线项目等建设。
(四)积极培育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设备制造业
把握我省核电站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和未来沿海潮汐能资源开发的机遇,依托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基础,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开展核电机组、潮汐能机组设备、生物质发电锅炉以及核心配套零部件的研究和制造。依托资源适度发展太阳能热发电设备。重点推进东方电气新能源设备(杭州)有限公司核电机组和潮汐能机组项目、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大型潮汐发电机项目、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生物质炉项目等建设。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产业导向目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全省工业项目新增污染控制意见的通知》、《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等要求,特别是结合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对于无新技术运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晶硅制备、硅片生产和小功率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进行必要的限制;对工艺技术落后,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利于资源和能源节约,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要限期改造升级;对投资在所属区块不宜生产的新能源企业要求限制向适宜的开发区或工业功能区搬迁。
四、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适应杭州城市功能调整布局要求,按照有利于促进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联动发展,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产业城市生态相互协调的要求,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引导产业要素资源向相应区块集聚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筑“一核、两点、多区”的空间布局框架,“一核”即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制造、研发和孵化功能兼有,综合发展;“两点”即杭州高新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是杭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多区”即市域其他有条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特色集聚区。
(一)做强“一核”
在杭州制造业发展的主平台——大江东新城统一规划建设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9.73平方千米,以大规模先进制造功能为重点,积极吸引新能源产业化项目和国内外新能源企业大项目集聚发展,成为杭州市新能源产业核心制造基地。考虑到大江东新城约500平方千米的开发建设空间和多个开发主体的现状,新能源产业园采取“一园多块”布局,分为空间有一定隔离的江东、临江、前进等三个新能源发展区块,产业发展适度错位。
江东工业园区新能源发展区块。东至纵四路、钱江直河,南至江东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东三路、江东五路,规划用地面积3.73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3.04平方千米。依托海外研发团队与民营骨干企业、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作,积极发展高效能晶硅电池及组件、新一代薄膜电池、电站集成系统和专用制造设备。充分发挥万向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以及磷酸铁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核心件,形成较为完整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新型电池产业体系,并加强与汽车电机、电控以及电传动动力总成的联动发展,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依托现有基础适度布局发展风电床板、轮毂、齿轮箱等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以区块内制造厂房作为载体,全面推广屋顶太阳能发电,积极推动光伏发电应用。
临江工业园区新能源发展区块。东至经十路,南至纬二路、规划支路,西至经四路、前进路,北至江东一路、规划道路,用地面积4.38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2.88平方千米。依托引进东方电气等国内外知名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重点推动风电成套机组和关键零部件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潮汐能和核电设备制造;适度发展晶硅材料,积极发展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及组件、新一代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顺应电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态势,依托引进大型汽车项目发展与之配套的新型电池产业。
前进工业园区新能源发展区块。东至地块边界,南至临鸿东路,西至丰乐路,北至新一路、滨江二路,用地面积1.62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1.20平方千米。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核心,注重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应用类新产品和配套产品的开发,建立从薄膜电池及组件到光伏产品应用的产业链;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现有的品牌、技术人才和产业配套优势,引进发展其他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消耗的新能源项目。
(二)扶持“两点”
杭州高新区。按照打造杭州市主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全市乃至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孵化器”、创新能力强的示范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集聚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杭州国家留学生创业基地、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增强新能源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建设一批为新能源研发产业化服务的专业孵化器,努力成为全省新能源研发的核心和创新型企业孵化的重要基地。依托正泰太阳能、浙大桑尼等现有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水平,建设技术领先的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区。
钱江经济开发区。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节能·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和“杭州新加坡低碳科技园”建设;引进多晶硅原料提炼新技术,大力发展高转换率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加快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积极发展单、多晶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及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积极利用公共设施建设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形成较为完备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体系,成为杭州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依托浙江运达等骨干企业的风力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建设“风力发电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为杭州风力发电设备的重要组成之一。
(三)培育“多区”
积极扶持其他有条件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依托特色优势和现有基础有选择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拓展区。
余杭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太阳能集热发电站设备研发、制造,并规划建设大型塔式太阳能聚热发电示范电站带动电站设备规模化发展,争取成为国内重要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基地。依托设备制造及铸锻行业基础,积极发展风电、潮汐能和核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
西湖科技经济区块。按照高科技、高门槛、高质量、高税收的要求,增强新能源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建设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同时,在之江区块,可充分利用闲置矿山,作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发展的生产基地。
江干区丁桥镇机电功能区。依托锅炉、压力容器等大型成套设备发展生物质燃烧锅炉、焚烧锅炉、高效气化装置、热解液化装置等生物质发电关键设备。
临安市高新园、横畈工业功能区。以太阳能电池胶膜生产及太阳电池封装为主要方向,适当延伸产业链,成为杭州太阳能电池胶膜和电池制作专业生产基地之一。积极培育和发展空气源热水器等新能源产品。
富阳市江北工业平台区块。积极引进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培育和壮大风力发电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
桐庐县凤川-江南新城区块。依托电力设备制造和技术开发实力,积极由大型水轮机组向风能、核能、潮汐能设备等新能源领域延伸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新能源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电池产业。
五、重大培育工程
实施示范基地创建、龙头企业培育、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国际合作、应用推广示范等工程,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一)产业基地创建工程
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杭州市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各开发主体要尽快确定启动区块,完善产业园的道路、供电供气、给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注重专业孵化器和专业性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集聚环境,按照产业发展定位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形成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相互协同的产业格局,尽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争取尽早获得国家部委授牌,树立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标杆。
建设若干省级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推动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和临安横畈工业功能区、桐庐凤川-江南新城区块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努力成为省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二)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推动创新型企业规模发展。组织实施新能源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根据技术、市场前景和企业管理规范确定培育重点,在财政补贴、项目融资、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创造条件推动企业早日上市,力争到2015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形成年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8家。
大力引进央企和跨国集团。主动跟踪国内外新能源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发展动向,结合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筹划、论证、筛选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储备库,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包装和推介,有针对性地主动上门联系。力争到2015年再引进5—10家央企和跨国集团投资,形成年销售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1—2家,年销售产值超50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年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4—6家。
引导大型民企发展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省内科技资源丰富和区位条件优越的条件,引导省内大型民营企业利用杭州创新创业平台转型发展新能源产业项目,尤其要支持以股权收购等方式直接介入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或技术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化进程,在传统优势行业骨干企业中培育出一批跨行业的大型新能源企业集团。力争到2015年引进发展民营新能源大项目15个,形成年销售产值超100亿元的企业1—2家,年销售产值超50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形成年销售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8—10家。
大力培育名牌企业。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引导企业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生产经营,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或国际行业标准的制订,通过提供补贴和申报服务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力争培育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
(三)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实力。引导在杭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和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杭州)等科研机构加强新能源领域学科的建设,规划建设杭州师范大学新能源学院和杭州市新能源研究院。引导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在杭设立研发中心。依托正泰太阳能、万向、东方电气等重点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布局太阳能薄膜电池、锂电池、大型风电(核电)电力设备等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新能源领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建立并完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以现有高校、研究院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骨干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依托,加强省市合作以及与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在薄膜电池、风电设备、新型动力电池等方面共同组建或引进一批以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为重点,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综合交叉、创新能力强、开放运行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
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组建一批专业孵化器(新能源产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推动各专业孵化器的资源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努力构建规模化的孵化器网络体系。
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依托杭州优越的生态休闲环境和新能源产业特色优势领域,举办中国(杭州)新能源产业论坛,根据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选择相关主题,邀请国际一流专家讲学、开展学术研讨,搭建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
(四)产业合作工程
深化境外合作领域。借助好引进的海外华人“研发团队”,积极与美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研究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著名跨国新能源企业在我市建设产业化项目和设立研究机构;支持我市新能源企业吸引国际风险投资,鼓励新能源企业海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新能源领域专家、学者和海外留学人员到杭州工作、讲学或开展研究工作,扩大国际合作范围。以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产品为重点,对我市新能源企业产品出口、申请境外注册给予支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长三角产业合作。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加强与上海高校、研发机构、专业孵化器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优秀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积极推进与无锡、南京等城市在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等领域的战略合作。
推进相关产业间协作。在硅材料、新型电池材料领域加强与国内有关地区的产业上下游协作;引导我市装备制造业加大对重大新能源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光伏等新能源企业与建筑、房地产企业的合作,发展低能耗的新能源建筑。
(五)应用示范推广工程
扩大光伏并网发电试点示范范围。积极推进“阳光屋顶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建筑屋顶光伏并网电站试点示范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指标,引导和鼓励我市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城市公用领域广泛应用光伏发电。在城市建筑物、公共设施等建设与建筑物一体化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电站。在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推广使用光伏电源路灯照明,扩大光伏发电利用量,积极拓展光伏产业发展市场空间。
城市公交推广新能源汽车。结合“十城千辆”计划,在城市公交体系中大力推广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建设网络化的新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系统,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创造条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市经委、发改委、建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资源,形成推进新能源产业合力,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认真做好规划的具体落实,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组织推进。
(二)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增加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对现有工业和科技相关专项资金(包括:技术改造[含工业信息化]、新型重化工业、重大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海洋经济、信息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进行整合,市财政按不低于15%的比例安排7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重大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改造、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等投入。
积极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组织银企对接,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发挥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民间资金进入新能源产业,积极做好企业与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接,对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跟进投资的比例可达到30%,最高600万元。以正泰太阳能等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政府参与,积极引导组建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企业上市工作。
优先保障新能源产业发展要素需求。把杭州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和江东新城开发相结合,对技术较成熟先进、投资密度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当地切块指标中予以优先安排,尽快完善水、电、路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进驻的新能源企业和投资项目,减免建设过程中的水、气、电等增容费和供配电贴费,引导企业向基地内集聚。
(三)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等激励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考核与资助结合,扩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资助规模,引导更多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领域。
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建立技术战略联盟,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申报专利或购买国外专利技术给予资金补贴;把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管理及保护作为本市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的认定、评审、考核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杭州创业和人居优势,以大学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留学生创业园为载体,以海外研究团队为重点,引进太阳能、风能、新型动力电池产业领军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定向培育新能源产业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落实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基地创业。
(五)全方位开展招商选资
进一步提高招商效率。要继续强化各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战场地位,推动开发区由分散招商为主转向组团式招商,共享招商资源,根据各开发区不同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有选择开展招商,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充分利用杭州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开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活动。发挥社会中介的作用,委托国际性专门机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浙籍海外人士、留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开展招商工作,形成全球化的工作网络。
引导招商项目融入地方产业体系。鼓励大项目就地采购配套产品,增进与本地产业配套协作关系;依托杭州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智力资源,争取外地大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
积极做好大项目推进工作。对重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重大招商项目在立项报批、规划选址、用地、资金扶持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努力让条件具备的项目尽快落地生根。
 
附件: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附件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一、规划依据
1、《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杭州市东部生态带保护与控制规划》
4、《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杭州市萧山区次区域规划(2003-2020年)》
6、《杭州市萧山区综合交通规划》
7、《杭州义蓬组团分区规划(2007年)》
8、《杭州市萧山义蓬组团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
9、《杭州大江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
10、《杭州大江东新城概念规划》
11、《杭州江东新城概念规划方案》
12、《杭州江东新城分区规划》
13、《杭州临江新城概念规划方案》
14、《杭州临江新城分区规划》
15、《杭州江东前进工业园概念规划方案》
16、《杭州江东前进工业园分区规划》
二、规划范围
大江东新城是国际空港地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全国第八位的国际性空港。大江东地区受空港的直接影响和带动,是典型的国际空港地区。
大江东新城是面向上海的门户地区。杭州湾钱江大道建成以后,大江东地区将成为杭州乃至绍兴面向上海的门户地区。
大江东新城是杭州湾区域关键节点地区。大江东新城位于杭州湾南翼的“龙头”,处于杭甬发展轴带上,是富有潜力的战略性地区。
大江东新城是面向区域的交通枢纽地区。由萧山空港、在建的出海码头、钱江通道、杭甬高速公路等构成日益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江东大道、在建和规划的1号、6号、7号、8号轨道交通将进一步改善大江东与城市中心区的联系。
基于大江东新城优越的发展条件,本次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定于大江东新城内选址,具体在大江东新城(总面积500平方千米,其中规划陆地面积421平方千米,钱塘江水域面积79平方千米)中江东新城、临江新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的范围内。具体规划范围如下:
1、江东新城:东至钱江大道,南至红十五线、靖江镇行政区划北界、义蓬镇、南阳镇行政区划北界,西、北至钱塘江岸线,包括河庄镇、义蓬镇、新湾镇、党湾镇等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48平方千米。
2、临江新城:东、北至钱塘江岸线,西起九工段、八工段直河、梅林湾农场西界,南至十二埭横河及与绍兴接壤的北侧河道,地域范围涉及省水利围垦综合开发一场、第一农垦场、第二农垦场、梅林湾部队农场、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围垦“插花地”,以及新湾镇、益农镇部分区域,规划面积160平方千米。
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西起钱江大道,东至九工段直河,北起钱塘江,南至江东大道,地域范围涉及新湾镇部分区域,规划面积约40平方千米。
三、大江东新城概况
■ 自然环境:气候温和、地势平坦
区域内气候温暖湿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缘,冬季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C,年平均降水量1392毫米,常年无霜期248天。全年以偏东风和偏北风为主,春季和夏季以偏东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该区域由于地势平坦,水域广阔,入夜江风盛行,日夜温差较大。
■ 生态景观:生态敏感、景观多样
大江东地区是杭州市区东部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农垦区,城镇化水平较低,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地理环境单元。钱塘江、滩涂湿地、河道、湖泊构成特色水系网络。西南部七座孤丘沿江展布,构成滨江景观轮廓线。景观资源要素丰富,典型的景观要素包括面状的滩涂湿地、线状的纵横水系和点状的七座山体。沿江滩涂湿地大量用于养殖水面。
■ 社会经济:初具基础、势头良好
大江东新城的经济发展基础良好。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9.69亿元,财政总收入15.73亿元。乡镇产业各具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其中,靖江镇、南阳镇的乡镇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10亿元。
大江东新城的工业初具规模。江东新城11.29平方千米启动区,临江新城18平方千米启动区,已经形成一定的工业基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正在加速开发建设。
■ 产业发展:门类众多、层次不高
目前,大江东新城主要产业包括化纤、纺织、服装、化工、汽车、机械等。产业门类较多,但都以地方性产业为主。引进的先进制造业初见成效,但其中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各工业区、乡镇均有一定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但产业雷同较大。
产业综合效益有待提升。现状的企业大多定位于价值链低端,规模以上企业相对较少,急需新能源、新材料等地均用地产出效益较高的产业集聚。
■ 道路交通:发展迅速、相对滞后
总体来看,大江东区域目前对外联系通道主要分布在区域的西南侧,江东大桥建成后成为大江东与主城、下沙城的直接通道,但缺乏往北与湖州嘉兴、往东与绍兴宁波地区的直接联系通道。
从大江东地区的内部道路交通建设来看,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明显改善。新建的青六路、梅林大道宽42米,按二级公路建设,成为南北向的主要道路;红十五线道路红线控制宽度70米,按一级公路建设,成为联系萧山城区,并全线贯通的东西向主要道路;已经建成的江东大桥和正在建设的江东大道,为城市快速路,道路红线控制宽度60米,以近期地面、远期高架的形式成为大江东新城与杭州主城、下沙城联系的东西向大通道;已经开工的钱江通道和即将建设的钱江大道从新城中部通过,成为快速沟通新城与上海、绍兴、宁波等对外交通联系的高速公路。
在江东新城和临江新城内配合启动区块建设需要,已建设完成江东新城启动区块首期工程5.6平方千米的“四纵五横”的主要路网,临江新城已建成世纪大道、府前路、滨河北路和江东三路(Ⅰ标)、经四路、纬八路等启动区块内的主次干路。前进工业园也在快速推进启动区块建设,已启动梅林大道、江东三路、江东一路等主干路网的建设。
新城内各城镇依托外围区域交通的改善,镇区内新建道路与其沟通,如南阳镇的文化路与红十五线相接,义蓬镇依托青六路方便对外联系,河庄镇的河庄大道、新湾镇的新湾大道均与塘新线直接相连。
■ 市政设施:全面发展、加快建设
大江东区域的市政设施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工业开发的要求,基础设施的配套已全面展开,相继建设了供电、供水、供热、通信、排水等基础设施。
区域内已建有萧山区第二水厂,近期计划建设江东水厂。
区域内除江东新城启动区块及临江新城启动区块,随道路建设,按雨污分流同步实施的雨污水管外,其余地块多为雨污合流排放。萧山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期将加快江东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区域内现状有220KV义蓬变;110KV启江变、前进变、河庄变、长征变、靖江变;在建220KV东梅变与110KV白浪变、印三变,35KV头蓬变、新湾变、义盛变、永丰变等。区域外围还有220KV合兴变、220KV瓜沥变、110KV梅西变。
区域内有大型热电厂三座,即杭州钱江印染化工厂热电厂、杭州富丽达热电有限公司及阳城热电厂。
■ 总体定位
以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空港经济为重点,强化现代产业功能、综合服务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态功能,成为产业主导、生态优先、服务完善、品质高尚的大江东新城。
四、各新城发展概况
(一)江东新城
江东新城的前身杭州江东工业园区于2002年9月开园建设,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为省级开发区。其中启动区块11.29平方千米,首期4平方千米已基本建成。建成的主要基础设施有:道路12条,总长20.1千米;绿化广场13.5万平方米;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1座、35KV开关站1座、10KV开闭所2座;6万T/日排污泵站2座;连接30万吨东片污水处理厂(一期)的外排管道工程,埋设给排水管线28千米;储量为20万立方米的气化站1座,年供气量可达一亿标方;热电厂1座,总装机容量为3.6万伏,锅炉225吨,供汽能力达120T/小时;通讯管线20千米、广播电视管线15千米;办公管理用房5900平方米;入口处30余万平方米的景观湖和园区内两条1600米长的景观河,是园区的标志性景观。截至目前,江东新城共有26家企业落户投产,青年汽车等10余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
江东新城功能定位: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先导,集总部商务、金融信息、高教研发、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人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都市型、生态型、综合型现代化工业新城。
(二)临江新城
临江新城的前身临江工业园区组建于2003年3月,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为省级开发区,启动区块面积18平方千米。启动区块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建成道路总长达35千米,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内部交通网;日处理能力100万吨(首期3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泵站已运行,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已动工建设;园区建有110KV、220KV变电所各一座,另有220KV、110KV变电所各一座即将开建,电力供应能充分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共建设各类管线200多千米;绿化总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
临江新城功能定位: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融商贸、物流、居住、办公、休闲旅游等城市功能于一体,杭州湾畔产业集聚化、布局合理化、环境特色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完善化的宜居型、科技型、生态型、花园式海港新城。
(三)前进新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萧山区的战略拓展区,是杭州实施“城市东扩、跨江发展”战略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有梅林大道、江东五路、江东三路以及西三路等4条道路在建,市政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
前进工业园区功能定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战略拓展区、大江东新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示范引领区、杭州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大江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即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六、规划目标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明确选址定位、建设规模、产业结构、综合交通、市政配套、生态环境等规划内容,制定科学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方案,提出可操作性的规划建设时序和实施建议。
七、新能源产业园选址规划

(一)选址原则

1、空间相对集聚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产业链相对较长、集成度相对较高的产业,产业发展的集聚效益要求在空间上要有集聚规模,产业布局应相对集中。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使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相对集中,空间形态相对完整,这样更有利于今后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发展优化布局,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2、依托“三城一区”资源
江东新城和临江新城二个省级开发区的启动区块已初具规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也已启动,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规划新能源产业园应尽可能邻近启动区块,以便依托现有道路基础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减少新能源产业园的前期基础投资。
3、对外交通条件便捷
新能源产业园应充分考虑对外交通的便捷性,选址应尽可能靠近城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出入口,方便生产要素的流通和交换。
4、便于近期快速启动
选址应综合考虑道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区域规划等因素,尽量选择近期可快速启动建设的“熟地”,落实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块空间内。

(二)规划选址方案

根据大江东新城及“三城一区”的功能定位以及江东新城、临江新城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进工业园区(前进新城)的新能源产业园现状基础情况分析,新能源产业园采取“一园多块”布局,分为产业发展适度错位和空间有一定隔离的江东、临江、前进等三个新能源发展区块。具体方案如下:
1、用地规模和四至范围
总用地面积9.73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7.12平方千米。
具体涉及江东、临江、前进各自园区的规模和四至范围如下:
江东新城:东至纵四路、钱江直河,南至江东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东三路、江东五路,用地面积3.73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3.04平方千米。(以下简称江东地块)。
临江新城:东至经十路,南至纬二路、规划支路,西至经四路、前进路,北至江东一路、规划道路,用地面积4.38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2.88平方千米。(以下简称临江地块)。
前进工业园区:东至地块边界,南至临鸿东路,西至丰乐路,北至新一路、滨江二路,用地面积1.62平方千米,其中工业用地1.20平方千米。(以下简称前进地块)。
2、江东地块综合分析
■ 用地优势
江东地块用地位于江东新城启动区块内,是江东新城近期重点发展建设区域,地块方整规则,地势平坦开阔,启动区块内的吉奥整车等大型汽车项目已经启动,容易形成产业集聚,加快新能源产业链的初步形成,从而更好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防止无序发展、恶性招商竞争,在杭州制造业发展的主平台大江东新城区域内统一规划建设一个大体量、高层次的新能源产业园。
■ 交通优势
地块位于钱江大道与滨江二路交叉口的西侧,可充分利用钱江大道与滨江二路的互通立交,实现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联系,且地块四至边界皆为江东新城的主、次干路,与杭州主城、萧山城区等联系十分便捷通畅。地块内部的东西向江东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均已建成,南北向道路也正在建,其内部道路网框架可较快形成。
■ 设施配套优势
地块位于江东新城启动区块内,可充分利用其现有道路、市政公用及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降低地块内投资成本,可尽快安排新能源及相关产业项目落户,实现地块在近期内的快速启动建设。
■ 土地资源优势
该区块内仅涉及几家小型工业企业,且民居数量极少,拆迁量少,有利于地块的快速启动,降低前期拆迁的成本。
■ 不利条件
该地块与前进地块、临江地块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远,不利于整个大江东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形态。
3、临江地块综合分析
■ 用地优势
临江地块用地位于临江新城启动区块北侧,是临江新城近期重点发展建设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区块内已有东方电气、联源重工、集美非晶硅薄膜、赛恩斯动力锂电池、中国兵器集团的风电传动装置等项目已经或即将进驻,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能使临江新城更好的打造成为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载体,聚集一批有规模、有品牌的新能源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现新能源产业在地块上的集群化发展、规模化发展。
■ 交通优势
临江地块位于江东大道北侧,近期可依托梅林大道、临江大道、世纪大道、府前大道等道路与外界联系,远期可利用江东大道直接与杭州主城及周边城市联系。
■ 设施配套优势
地块位于启动区块北侧,可充分利用其现有道路、市政公用及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实现地块在近期内的快速启动建设。现园区内已建设有220KV东梅变,110KV长征变,日处理30万吨污水提升泵站,富丽达热电厂,电信、联通、广电、移动等通讯基站,建成道路35千米,建成给水、排污、通讯弱电、供热、电力等各类管线200多千米等工程。各类设施配套完善。
■ 土地资源优势
该区块内涉及几家小型工业企业,需拆迁的民居数量较少,有利于地块的快速启动,降低前期拆迁的成本。
■ 不利条件
该地块范围内涉及部分农保田,需对土地指标进行置换,且与江东地块空间距离较远,不利于整个大江东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形态。
4、前进地块综合分析
■ 用地优势
前进地块位于前进工业园启动区块北侧,且与东南边的临江地块距离较近,可形成较为紧凑的空间布局形态,有利于两区块各项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该地块的规划基础较好,已有正式编制完成启动区块控规及汽车产业园控规,目前正在编制前进工业园分区规划,并已形成初步规划方案。
■ 交通优势
园区对外交通可充分依托钱江大道和江东大道,实现与周边城市以及主城、萧山的直接对接。园区内梅林大道、江东五路、西三路、丰乐路、江东一路、江东三路等道路已于2008年陆续开工建设,水电、气等配套也将随路同步建设。
■ 设施配套优势
地块南部为规划园区公建副中心,近期将配套设置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安置等功能。
■ 土地资源优势
地块内现有的建筑量相对较少,能保证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为地块的快速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因该地块未在前进工业园启动区块内,无法方便的利用前进工业园现有及规划建设中的基础配套设施,需要较大的资金前期投入。
该地块与江东地块空间距离较远,不利于整个大江东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空间形态。
5、整体评价
本方案特点是整体式空间布局,形成兼顾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新能源产业园空间形态。
符合建设实际,构建带状发展空间。比较符合三个地块的实际建设情况,与其整体发展衔接较好。以连续的带状发展空间,对应新能源产业集群和新能源产业链的产业发展理念,为今后各类新能源相关产业提供合理的空间布局架构。
空间相对集聚,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江东、临江、前进的新能源产业区块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带,同时又保持了相对独立性。既能实现新能源产业空间的连续性和配套的整体性,又符合新能源各具体产业不愿“扎堆”的产业特性。
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充分依托江东大道和钱江大道两条区域性交通大动脉,使整个新能源产业园与上海、宁波、绍兴等周边地区以及杭州主城紧密相连。
合理预留发展空间,确保开发有序推进。体现高目标、高起点规划理念,为描绘杭州大江东新城新能源产业园的宏伟蓝图打好基础。通过适当扩大新能源产业用地规模,合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具备较好的空间成长性,以便能在今后规划中贯彻在主要对外交通干道沿线预留经营性项目用地的发展理念,做到有地优用,同时满足新能源产业中远期发展的配套建设需要。确保在新能源产业园建设的各个时期,各项建设都能有序稳步的开展。
八、新能源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立足各园区既有经济,结合产业园区位、土地、生态环境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在发展定位、产业选择和重点领域等方面与周边的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形成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关系,构建差异化特色竞争优势。适当突破现有行政管理,对江东、临江、前进三个地块统一进行规划,并考虑到动态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可能性,合理规划产业功能分区,统筹考虑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完善产业园不同行政主体的协调发展与整合机制,实现协同发展。
参照周边城市新能源产业园开发建设成功的经验,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注重产业生产服务功能匹配,构建适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强化资源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把创新作为产业开发的根本,积极推进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原有项目扩建及新上项目要与产业升级、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推进产品上档次和更新换代,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要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的环保门槛,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绿地、道路和水体优势,有机疏散工业功能区块,体现自然环境特色和地方风格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充满生机、富有个性的新兴新能源产业园的景观特色。
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招商引资门槛和建设区块,科学筹划重大建设项目,加强包装推介,主动对外招商,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园加快发展。

(一)规划指导思想

1、产业环境的和谐性,即产业发展必须与环境相协调,确保低污染和清洁生产;
2、产业定位的前瞻性,即产业定位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趋向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与演进规律;
3、产业布局的区位性,即产业布局需要有“区位指向”,要考虑到区位优势、要素禀赋及产业发展的集群性;
4、产业发展的错位性,即要与其他的开发区形成差异化发展,创建特色产业与优势;
5、产业操作的可行性,即要有现实的操作性,满足基本的初始条件。
在以上五个指导思想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错位发展问题,没有差异化发展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二)规划布局原则

1、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先落实生态保护对用地的要求,明确划定空间管制分区,确定建设用地的增长边界,作为规划布局的前提。
2、以交通路网为基础。深化研究交通路网的对外衔接、门户枢纽的交通联系、路网骨架体系的梳理、内外轨道交通线网的选线、以此作为规划布局的基础。
3、优地优用。根据环境特点、交通区位、用地条件等,科学布置用地功能,充分发挥用地的经济价值。
4、成轴成带。重点突出江东大道、钱江大道两条道路发展主轴的骨干作用,依托主要道路、轨道站点等战略通道和设施进行综合开发。并在发展主轴上形成弹性生长的轴带式开发骨架。
5、统筹协调。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各开发主体的边界。功能安排与项目配置考虑各分区的自身条件、功能定位,进行公平划分,带动积极性。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和建设,实现服务共享。

(三)规划思路及目标

规划的主要思路:新能源发展持续稳定,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园区建设更加完善,综合实力更加强劲。
1、近期目标
到2015年,形成开发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新能源产业园,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远期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开发,形成产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布局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上佳的新能源产业园,奠定在以产业主导、生态优先、服务完善、品质高尚为发展目标的大江东新城中新能源产业园的地位。

(四)土地利用规划

1、江东地块
江东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纵四路、钱江直河,南至江东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东三路、江东五路。总用地面积373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04公顷,绿地22.4公顷,道路用地39.93公顷,水域6.67公顷。
江东地块内部道路布局规整,主次干路纵横交错,框架性主干路靖江路、江东五路、江东三路及一般主干路江东一路均穿越本地块,工业用地比较集中,空间形态相对完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园发展优化布局,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表1                 江东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
分类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比例(%)
M1 工业用地 304 81.50
S1 道路用地 39.93 10.71
G12 街头绿地 22.4 6.00
E1 水  域 6.67 1.79
  合  计 373 100
2、临江地块
临江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经十路,南至纬二路、规划支路,西至经四路、前进路,北至江东一路、规划道路。总用地面积438公顷,其中工业用地288公顷,绿地102.48公顷,道路用地28.68公顷,供电用地3.67公顷,水域15.17公顷。
临江地块内部形成了由南北向框架性主干路世纪大道,一般主干路前进路、经四路、经十路和东西向一般主干路江东一路围合而成的新能源产业园用地,由于防护绿地的间隔,形成了南北两片相对完整的工业用地片区,位于经四路西侧的市政设施用地是规划220KV化工变。
 
表2                 临江新城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
分类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比例(%)
M1 工业用地 288 65.75
S1 道路用地 28.68 6.55
U12 供电用地 3.67 0.84
G G12 街头绿地 56.55 12.91
G22 防护绿地 45.93 10.49
E1 水  域 15.17 3.46
  合  计 438 100
3、前进地块
     前进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规划范围为:东至地块边界,南至临鸿东路,西至丰乐路,北至新一路、滨江二路。总用地面积162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20公顷,绿地18.4公顷,道路用地14.8公顷,水域8.8公顷。
前进地块内部由南北向框架性主干路梅林大道分隔成东西两片完整的工业用地片区,而框架性主干路滨江二路和一般主干路临鸿东路东西向穿越地块,可实现与周边城市以及主城、萧山的无缝对接。
    三门峡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颗粒机、秸秆压块机、饲料颗粒机、木屑颗粒机等生物质燃料饲料成型机械设备,同时我们还有大量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出售。
表3              前进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规划用地平衡表
分类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比例(%)
M1 工业用地 120 74.07
S1 道路用地 14.8 9.14
G12 街头绿地 18.4 11.36
E1 水  域 8.8 5.43
  合  计 162 100


  • 上一篇:哈尔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 下一篇: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二)
  • 更多
    木屑颗粒机
    木屑颗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