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议生物质能电厂发展应采取积极、稳妥和试点带动的原则,深入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评价工作,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是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生物质燃料直接关系到生物质能电厂的运行成败。编制生物质燃料的收、储、运专题报告。
建议制定《生物质能资源调查评价方法与规范>,适时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评价工作,摸清全国范用内生物质资源分布区域、农林废弃资源总量、查清我国能够用于生物质发电的农林生物质的种类、数量,哪些地方具有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资源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各地区和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规划。
建议编制《生物质发电项目资源调查评价方法与技术规定》,保证项目资源调查分析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减少投资盲目性,规范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管理工作,促进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建议向有关部门积极反映,以适当提高电价,或给予适当的补贴。
鉴于各电厂普遍反映的电价偏低问题,建议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以适当提高电价。以标杆电价加上0. 25元作为生物质电厂的上网电价对标杆电价较低的省份不太合理。因为标杆电价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各地燃煤价格高低对成本的影响,但生物质系就地取材,运输费用相差不多,也就是说燃料价格相差不大。因此,建议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应经测算后全国取统一价格,再依据地区差异做适当浮动为宜。就我省实际测算,生物质电厂上网电价建议为0.8元/kwh。
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秸秆压块机、秸秆颗粒机专业压制生物质颗粒燃料,是生产户们不错的选择。
各级政府也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如禁烧办可以考虑对燃烧秸秆进行补贴,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对大工程贴息贷款,各级政府税收补贴等。
(3)建议对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增加供热补贴。
由于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的燃料也是秸秆等生物质,所以应像补贴电价一样增加供热补贴,否则将极大的影响电厂供热的积极性。
(4)应在优先扶植省内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和制造厂、科研单位合作,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燃料适应能力强的产品,尽量降低成本。
目前,引进国外技术的生物质能电站项目投资较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技术成熟的时候,可以大量采用国产设备,以降低投资成本。
由于生物质直燃发电燃料供应问题是投资和技术密集的现代电力工业和中国传统的农业种植与收集模式及燃料品种的多样化的对接。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燃料供应问题如果不开创现代化的燃料收集模式,燃料供应问题将伴随生物质发电的始终,将成为制约生物质发电的瓶颈。因此积极寻求与农机部门合作,开发现代化的燃料收集设备.申请农机补贴后进而向农户推广,将是解决生物质能发电燃料供应的有效途径。
结合我省为农业大省、从事农机制造的单位众多的现状,应在优先扶植省内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农机部门合作,开发现代化的燃料收集设备。
(5)锅炉选型应在省内设备厂家的主机及辅机设备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选用省内厂家设备。
目前我国国内的生物质能直燃锅炉主要有引进丹麦BWE公司技术130t/h高温高压锅炉和国产75t/h中温中压锅炉。高温高压参数的机组效率更高,但由于秸秆飞灰熔点温度较低,采用高温参数锅炉容易结渣,影响锅炉的传热效率,严重时会堵塞烟道,使锅炉无法运行。另外,从我省的浚县和鹿邑项目来看,引进国外技术的130t/h锅炉造价较高,工期难以保证,故建议采用国产75t/h中温中压锅炉配12MW的汽轮机发电机。在省内设备厂家的主机及辅机设备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应优先考虑选用省内厂家设备。
由于秸秆灰中碱金属含量较高,烟气在高温时(450℃以上)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此外,飞灰熔点较低,易产生结渣问题。如果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则炉温已接近或超过灰熔点,炉膛容易结渣,影响安全运行。而采用水冷振动炉排式锅炉,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现象发生,也是国外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因此,炉型选择上应选用振动式炉排锅炉。另外,我省已投运的长葛恒光热电项目的锅炉为链条式炉,目前运行惰况良好。
(6)在项目布点上适当控制核准项目间的间距。
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的收、储、运问题,建议严格控制生物质能电厂,燃料收集半径应因地制宜,但最小半径不宜小于50km。
(7)优先考虑小火电改造项目;优先支持燃料为灰秸秆的生物质能电厂;优先支持经济发展较慢、生活水平相对不高、人民收入较低、农业比重较高且处于电网末端的地区发展生物质发电。
根据目前全国节能减排和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上大压小”的形势,为有效落实《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和《河南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等文件提出的“小火电改造为生物质能电厂”的要求,结合我省小火电机组较多的现状,考虑到小火电改造为生物质发电与关停小火电效果相同。且小火电改造与新建生物质发电相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能减排、节地、节水并解决社会问题等诸多优势,如果小火电机组具备以下条件:单机容量为12MW、6MW,不宜超过25MW;厂址不在城市规划区,与城市规划区保持一定距离;运行年限不宜超过15年;当地的秸秆等生物质资源量较丰富。建议应优先发展小火电改造项目,力争改造电厂占生物质电厂的比例达到40%以上。我省第一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一一长葛恒光热电改造项目一台机组已投运,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效果明显。
国内已投运的生物质能电厂的主要燃料均为灰色秸秆,我省已投运的第一个生物发电项目目前的燃料也主要为灰色秸秆。根据生物质燃料选择,优先发展林业废弃物和棉花秸秆等较高热值的生物质燃料发电,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小麦、玉米等生物质燃料发电。在部分林区和灌木集中分布区、木材加工厂,建设以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等林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在不影响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小麦、玉米等粮食主产区建设以小麦、玉米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厂。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电网结构选择,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优先支持经济发展较慢、生活水平相对不高、人民收入较低、农业比重较高且处于电网末端的地区发展生物质发电。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大县、林区和贫困县的产业结构优化,优先支持上述地区发展生物质发电。
(8)对生物质发电布局的建议。
根据河南省经济作物“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全省建立豫东(周口、商丘、开封)、与西南(南阳盆地)、豫北(安阳、新乡、濮阳)三大棉区,并结合生物质发电的现状,优先在上述棉花基地建设生物质能电厂;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发展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在豫北、豫南发展以杨树、松树等为主的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豫东、中部发展以杨树、泡桐等为主的林纸林板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在滩区、蓄洪区(按防洪标准)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优先在上述区域用林业废弃物建设生物质电厂;根据河南省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全省建立北中部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豫南淮河两岸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沿黄地区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信阳、南阳的优质杂交水稻生产基地,驻马店、周口、商丘、南阳等地的优质蛋白和特用玉米基地,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在上述粮食基地建设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稻壳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厂。
(9)不同规模的生物质能电厂应同时发展。
由于生物质燃料的收、储、运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收购半径过大问题更明显。建议对生物质能电厂应考虑不同规模同时发展。但最大单机容量不宜超过25MW。
(10)金融部门应大力支持生物质能电厂的发展。
金融部门应根据《可再生能源》及其配套文件的规定,积极为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提供贷款,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融资,支持我省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
2、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形成推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合力。
成立由河南省领导为组长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由省内有关厅局领导和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省能源规划建设局。负责统筹规划,研究制定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审议重大行动方案,加强宏观指导。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现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厂大农民群众、社会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能源规划建设局负责全省生物质能发电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工作,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研究确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求及产品价格,负责组织协调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农业厅负责制定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培育和发电的行业政策,负责全省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和评价、资源管理、规划编制、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的工作。省林业厅负责制定林业生物质资源培养和发电的行业政策,负责全省林业生物质资源调查和评价、资源管理、规划编制、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的工作。
(2)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集聚式发展。
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生物质发电技术成果转化,改造或新建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与系统集成能力。
(3)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探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生物质发电产业建设机制,拓宽生物质发电开发利用的融资渠道。设立我省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和新技术示范项目的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有关政策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自筹资金投入生物质发电产业建设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国际组织等的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个人和外资的投入。
(4)建设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整合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生物质发电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针对农作物秸秆分布广、收集运输难等问题,建立农作物秸秆收集配送等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作物秸秆收集与预处理等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物质原料生产与物流体系。根据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特点,通过试点建立原料生产、收购、储存等供应网络体系,为大中型生物质发电工程提供稳定可靠的燃料保障。根据生物质发电对原料供应的工业化要求,组织好薪炭林、防护林等专用林地平茬扶壮等技术服务工作,在不破坏林地和专用林地功能的同时,组织发电专用林的营造工作,为生物质发电项目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
(5)开展生物质能源发电示范县建设。
在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按照建设经济示范工程的要求积极开展推进生物质能源发电示范县建设,通过典型示范,探索生物质发电的有效模式。示范县要重点选择粮食生产大县。力争使生物质发电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环境、经济和人口的协调发展。示范项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主要围绕农林生物质发电等领域。示范县建设要按照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各级财政要对生物质能源发电示范县安排综合配套补助资金。